
[calculate roughly] 粗略計算
粗略計算。《人民日報》1981.3.30:“以1981年全省實有軋鋼能力匡算,需鋼坯一七○萬噸。”《北京晚報》1983.1.30:“他給記者作了一番匡算:一列火車運量一般為一千噸,十五公裡一個站,兩站之間,同一時間内隻能行進一列火車。”
“匡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uāng suàn,其核心含義是粗略計算或概略估算,常用于需要快速評估或初步預測的場景。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定義,“匡算”指不追求精确數值的快速計算,常用于對數據、費用、資源等進行大緻估算。例如,在財務預算或項目規劃中,通過匡算初步了解成本範圍。
延伸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匡”有“糾正”之意,因此“匡算”也可理解為對原有錯誤計算的修正,或通過估算調整預測偏差。例如:“據初步匡算,今年棉花将增産12%”。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盡管“匡算”強調粗略性,但需基于實際情況或專業知識進行合理推斷,而非隨意猜測。例如,提到鐵路運力的匡算需結合站點距離和列車數量。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語境,可參考、2、7等來源。
《匡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調整、糾正計算或預測的意思。它源于古代漢字和漢語文化。以下将介紹《匡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古代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匡算》的拆分部首為“勹”和“算”,其中“勹”是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表達着調整、糾正的意思,而“算”則表示計算。整個詞組共包含7個筆畫。
《匡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在古代社會,人們常常尋求有關天文、氣象、生肖以及個人命運的預測和計算。《匡算》指的是修正和調整這些預測和計算的過程。
《匡算》的繁體字形為「匡算」。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匡算》的古代寫法為「匡算」。
1. 他經過仔細匡算,确定了明天的運勢。
2. 專家通過匡算得出了這個星座的發展趨勢。
1. 匡正:指糾正、調整錯誤或錯誤行為。
2. 算命:指通過預測和計算一個人的生辰八字等,預測他的命運。
近義詞包括:修正、調整、計算、推算。
反義詞包括:擾亂、錯誤、颠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