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介卿的意思、介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介卿的解釋

次卿,副卿。《左傳·昭公四年》:“ 叔孫 未乘路,葬焉用之?且冢卿無路,介卿以葬,不亦左乎?” 杜預 注:“介,次也。”按,路,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介卿”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稱謂詞,其釋義可從詞素拆分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一、詞義構成 “介”在古漢語中具有輔助、次等含義,《漢語大詞典》釋為“副,次”,如《禮記·檀弓下》載“有子曰: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将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鄭玄注:“介卿,副介之卿。”此處“介”即指副職。“卿”為古代高級官職或尊稱,特指司徒、司馬、司空等上卿。二者組合後,“介卿”指次于正卿的官職,即副卿或輔助正卿的官員。

二、文獻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鄭玄注,後世《通典·職官》《文獻通考·職官考》等典籍沿用此說。明代《五雜俎·事部》載“三公之介卿,猶列國之上卿”,佐證其作為副職的定位。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亦引鄭玄注強化詞義解釋。

注:文獻參考依據《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十三經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本)等權威辭書及古籍整理本。

網絡擴展解釋

“介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介卿指次卿或副卿,即地位次于正卿的官職。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四年》,原文提到“介卿以葬”,杜預注“介,次也”,說明“介卿”即副職官員。


二、字義分解

    • 本義為“居中”“介于兩者之間”(如介紹、媒介);
    • 引申為“次一級的”(如“介卿”中的用法);
    • 其他含義包括铠甲(介胄)、耿直(耿介)等。
    • 古代高級官職(如卿相);
    • 也用于君主對臣子或親友間的尊稱。

三、出處與例句

  1. 《左傳·昭公四年》
    “介卿以葬”是典型用例,指副卿級别的官員參與葬禮。
  2. 宋代韓維詩句
    “介卿後至語閑暇”中,“介卿”可能指代副職官員或作為人名使用。

四、相關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高權威性詞典(如、7)。

别人正在浏覽...

安谧白鴈班貢保底貶筆邊諜布覆弛蕩穿宮傳形杵臼交春色撩人代步貸舍點胸洗眼蜂目豺聲姑公規誨故老鼓溜溜纥石烈後梁見譏旌節靜甯巾機吉錢九郡九相獧子開闊克伐怨欲括戶朗達兩刀論法僚俊獵靴伶便鱗髯門帷眠思夢想喬材巧捷傾述傾隤讓德軟翁鞋蜃窗升課石龜世利髓餅弢迹匿光童男童女土系微譏武器詳照曉晡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