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楛矢之貢的意思、楛矢之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楛矢之貢的解釋

《國語·魯語下》:“ 肅慎氏 貢楛矢石砮,其長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之緻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栝曰:‘ 肅慎氏 之貢矢’。”後因以“楛矢之貢”泛指東北藩屬的貢物。《北史·高麗百濟等國傳論》:“今 遼東 諸國,或衣服參冠冕之容,或飲食有俎豆之器,好尚經術,愛樂文史,遊學於京都者,往來繼路……其俗可採者,豈楛矢之貢而已乎?”亦省作“ 楛貢 ”。《魏書·百濟傳》:“九夷之國,世居海外,道暢則奉藩,惠戢則保境,故羈縻著於前典,楛貢曠於歲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楛矢之貢”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典故性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詞義解釋

  1. 本義與起源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魯語下》,記載肅慎氏(古代東北部族)向周王室進貢“楛矢石砮”(楛木制成的箭杆和石制的箭頭),箭長一尺八寸(約56厘米)。周王室将這種貢品銘刻為“肅慎氏之貢矢”,以彰顯德政感召遠方的功績。

  2. 引申含義
    後泛指東北地區藩屬或少數民族向中原王朝進貢的象征性貢物,強調政治臣服與文化聯繫。例如《北史》提到遼東諸國“楛矢之貢”不僅是貢品,更包含文化交融的深意。

  3. 象征意義
    楛矢作為武器,代表武力與忠誠。下級進貢楛矢,既表明歸順,也隱含“願為所用”的效忠态度。

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國語》《北史》等原文進一步理解其曆史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楛矢之貢》是什麼意思

《楛矢之貢》是一種古代的文學作品,它是中國古代祭祀活動中一種重要的祭品貢獻。這個詞可以被理解為“獵人所捕獲的箭羽所組成的貢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楛矢之貢》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楛”部由木字旁組成,表示與木材相關的事物;“矢”部則表示箭。整個詞共有19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楛矢之貢》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春官·大宗伯》一書中,是描述古代祭祀活動的一種貢品。繁體字中,可以寫作「矡矢之貢」。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筆畫和結構規則,可以将《楛矢之貢》寫成下面的樣式:

楛矢之貢:

楛:一丨一丶丿㇏乚㇐ノ

矢:十丨一丶㇏

之:丨㇏一

貢:㇑㇐㇟㇐丅

例句

古代祭祀活動中,獻上《楛矢之貢》是表達對神明崇高崇敬之意。

組詞

與《楛矢之貢》相關的組詞有:

獵人、箭羽、祭祀、貢獻、神明、崇敬。

近義詞

《楛矢之貢》的近義詞包括:箭羽貢品、弓箭祭品。

反義詞

與《楛矢之貢》相反的詞可以是沒有貢獻的、無祭祀儀式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