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謙的意思、福謙的詳細解釋
福謙的解釋
使謙虛者得福。《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漢 劉向 《說苑·敬慎》:“鬼神害滿而福謙。”《後漢書·李固傳》:“天地之心,福謙忌盛,是以賢達功遂身退。”
詞語分解
- 福的解釋 福 ú 一切順利,幸運,與“禍”相對:福氣。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統治者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後形容濫用權勢,橫行霸道)。 舊時婦女行禮的姿勢:萬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 謙的解釋 謙 (謙) ā 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謙下。謙讓。謙沖(謙虛)。謙和。謙卑。謙厚。謙遜。謙恭。謙虛。謙受益。 滿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福謙,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上天或神明賜福給謙虛的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謙遜美德的推崇與因果報應的觀念。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
基本釋義
“福”作動詞用,意為“賜福、降福”;“謙”指“謙虛、謙遜”。組合意為“使謙虛者得福”,強調謙遜是獲得福報的根源。《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使謙虛者得福”。
-
哲學内涵
源自《周易·謙卦》彖傳:“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
此處“福謙”與“害盈”(損害自滿者)相對,揭示天道規律:謙虛招緻福澤,自滿引來災禍,蘊含自然與道德的辯證法則。
二、典籍源流與用例
-
經典出處
- 《周易》最早提出該概念,成為儒家“謙德”思想的哲學依據。
- 南朝《後漢書·祭祀志》引《謙卦》彖辭,強調“福謙”乃“聖人垂教”的核心。
-
曆史用例
明代《菜根譚》引申為處世智慧:“富貴驕人,終招禍;貧賤福謙,必得祿。” 印證謙遜在世俗生活中的實踐價值。
三、文化象征意義
“福謙”不僅是對個人德行的規勸,更被賦予宇宙法則的象征:
- 從《周易》的天地之道(“天道虧盈而益謙”),到《尚書》“滿招損,謙受益”的治國理念,均體現“福謙”作為貫穿自然與社會的普遍規律。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 《周易·謙卦》(中華書局校注本)
- 《後漢書·祭祀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 洪應明《菜根譚》(明代古籍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福謙”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使謙虛者得福”,強調在順境中保持謙遜的态度。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人在獲得幸福或成功時仍保持謙虛謹慎,不自滿、不驕傲。它結合了“福”(福氣、幸福)與“謙”(謙虛、謹慎)兩字的含義,體現了一種傳統的中庸智慧。
二、經典出處
- 《易經·謙卦》:
原文提到“鬼神害盈而福謙”,意為鬼神會損害自滿者,而賜福于謙虛者。這奠定了“福謙”的哲學基礎。
- 《後漢書·李固傳》:
進一步引申為“天地之心,福謙忌盛”,強調天地自然規律傾向于獎賞謙遜、忌諱驕盛之人。
三、使用場景
- 個人修養:用于贊美那些在成功或順境中仍保持低調、謙人,例如“他功成名就後依然虛懷若谷,可謂深谙福謙之道”。
- 勸誡警示:提醒人們避免因自滿招緻禍患,如古語“滿招損,謙受益”便與此意相通。
四、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福謙”不僅是一種品德規範,也被視為一種處世哲學,強調謙遜與福運的因果關系,常見于文學、教育等領域。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易經》《說苑》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柏油馬路蚌蜃苞枿摽梅避蠱不餍參賀侈衣美食賜贶打逗釣鳌客鬥湊堕婆登風疾風尚高庫乖沴龜鱗孤景畫地爲獄黃帝子孫黃面瞿昙黃月讙朱煎豆摘瓜嘉粟解散髻靜閑擠塞訣音開壺戡夷孔公駃雪蠟煤連拳龍仔婁婁鸾司綸冊馬溜子扭扭捏捏皮猴兒破落戶裒彙切玉青神嶔崟侵争卻來桑給巴爾說不定聳秀壇事兔目塗聽玩弛王基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