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谦的意思、福谦的详细解释
福谦的解释
使谦虚者得福。《易·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汉 刘向 《说苑·敬慎》:“鬼神害满而福谦。”《后汉书·李固传》:“天地之心,福谦忌盛,是以贤达功遂身退。”
词语分解
- 福的解释 福 ú 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福气。享福。造福。祝福。福利。福音。福相。作威作福(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福。 祭神的酒肉:福食。福酒
- 谦的解释 谦 (謙) ā 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下。谦让。谦冲(谦虚)。谦和。谦卑。谦厚。谦逊。谦恭。谦虚。谦受益。 满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福谦,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上天或神明赐福给谦虚的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谦逊美德的推崇与因果报应的观念。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
基本释义
“福”作动词用,意为“赐福、降福”;“谦”指“谦虚、谦逊”。组合意为“使谦虚者得福”,强调谦逊是获得福报的根源。《汉语大词典》明确释义为:“使谦虚者得福”。
-
哲学内涵
源自《周易·谦卦》彖传:“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此处“福谦”与“害盈”(损害自满者)相对,揭示天道规律:谦虚招致福泽,自满引来灾祸,蕴含自然与道德的辩证法则。
二、典籍源流与用例
-
经典出处
- 《周易》最早提出该概念,成为儒家“谦德”思想的哲学依据。
- 南朝《后汉书·祭祀志》引《谦卦》彖辞,强调“福谦”乃“圣人垂教”的核心。
-
历史用例
明代《菜根谭》引申为处世智慧:“富贵骄人,终招祸;贫贱福谦,必得禄。” 印证谦逊在世俗生活中的实践价值。
三、文化象征意义
“福谦”不仅是对个人德行的规劝,更被赋予宇宙法则的象征:
- 从《周易》的天地之道(“天道亏盈而益谦”),到《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治国理念,均体现“福谦”作为贯穿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周易·谦卦》(中华书局校注本)
- 《后汉书·祭祀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洪应明《菜根谭》(明代古籍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福谦”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含义为“使谦虚者得福”,强调在顺境中保持谦逊的态度。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指人在获得幸福或成功时仍保持谦虚谨慎,不自满、不骄傲。它结合了“福”(福气、幸福)与“谦”(谦虚、谨慎)两字的含义,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中庸智慧。
二、经典出处
- 《易经·谦卦》:
原文提到“鬼神害盈而福谦”,意为鬼神会损害自满者,而赐福于谦虚者。这奠定了“福谦”的哲学基础。
- 《后汉书·李固传》:
进一步引申为“天地之心,福谦忌盛”,强调天地自然规律倾向于奖赏谦逊、忌讳骄盛之人。
三、使用场景
- 个人修养:用于赞美那些在成功或顺境中仍保持低调、谦人,例如“他功成名就后依然虚怀若谷,可谓深谙福谦之道”。
- 劝诫警示:提醒人们避免因自满招致祸患,如古语“满招损,谦受益”便与此意相通。
四、现代引申
在现代语境中,“福谦”不仅是一种品德规范,也被视为一种处世哲学,强调谦逊与福运的因果关系,常见于文学、教育等领域。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易经》《说苑》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声边议别义佛貍祠帛画步叉参扣谗竖蠢才大款雕虎抖摔椟匮纷难高僧弓招灌木丛雚蒻骨董饭诡制棍术故券花胡衕华人敬老尊贤尽孝金小蜂穅豆龙薣龙窠卤夺卖大炕煤炱孊密鸣凤秾秀辟草泼胆气凑青玉虬僧统砂锅捣蒜膳荤身服谂熟深言收夷水禁説卫丝发之功探丧滔滔汩汩贴润颓响卫道士县购缃舃嫌惎豨苓溪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