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畫地為牢 ”。《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此皆疾吏之風,悲痛之辭也。” 宋 王谠 《唐語林·識鑒》:“畫地為獄,人不敢逃;以赭染衣,人不敢犯。” 郭沫若 《沸羹集·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關于題材問題,一時曾相當狹隘,而且至今也還有人抱着這樣的見解,以為必須直接采自抗戰的現實,這可以說是畫地為獄。”
“畫地爲獄”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huà dì wéi yù,其核心含義與“畫地為牢”相同,具體解釋如下:
成語源自《漢書·路溫舒傳》:“故俗語曰:‘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此句反映了古代對嚴酷吏治的諷刺,表達了對僵化制度的批判。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成語有“主觀臆斷”的引申義,但主流解釋仍以“限制範圍”為核心,需結合語境理解。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漢書》或郭沫若《沸羹集》中的相關論述。
《畫地為獄》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一種懲罰方式,意思是把一個人限制在一塊方圓不大的地方,使其無法自由行動,就像被困在地獄一樣。這個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無法自由發展,陷入困境或受到束縛的狀态。
《畫地為獄》這個詞由四個部分組成:畫、地、為、獄。
拆分部首:畫(九畫)- 土 (二畫),地(十二畫)- 土(二畫),為(四畫)- 丶(一畫),獄(十四畫)- 犬(四畫)。
這個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魚鼈之什》中的一句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陰骘其列,笃守其刑。”其中“陰骘其列”一句被解釋為畫地為獄的意思。
《畫地為獄》的繁體字為「畫地為獄」。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在古時候,《畫地為獄》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地字的舊體字是「坨」,而為字的舊體字是「爲」。
1. 他追求的自由一直被限制在一個小小的房間裡,活像是《畫地為獄》。
2. 她發現自己陷入了一段痛苦的關系,感覺就像被《畫地為獄》般束縛着。
畫畫、大地、地心、地震、監獄、牢獄等。
困境、泥潭、四面楚歌、束縛、禁锢等。
自由、發展、解脫、解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