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冊命。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重讓揚州表》:“復降綸冊,徽采兼明,影迹交戰,水煙相薄。”
綸冊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字源、曆史用法及典籍記載綜合分析:
基本釋義
“綸”本義為青絲帶,引申指帝王诏書(如《說文解字》注“綸,糾青絲绶也”;“冊”為古代編串成卷的文書,特指帝王封贈、任命的典冊(見《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二者合稱“綸冊”,指代帝王頒布的诏令文書,尤用于冊封、敕命等重大場合。
詞源與典制關聯
該詞源于古代官僚制度,如《唐六典》載“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冊書,立後建嫡,封樹藩屏,寵命尊賢則用之”,可見“冊”與帝王權威直接相關。宋代以後,“綸音”“綸诰”等詞漸與“冊”結合,形成“綸冊”這一固定表述,見于《宋史·禮志》對冊封儀典的記載。
典籍用例
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中“綸冊所頒,寰宇共遵”,此處“綸冊”即指朝廷頒布的政令文書。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亦用“綸冊煌煌”形容官方典籍的權威性。
相關詞語辨析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
“綸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古代文書或冊命。以下是詳細解釋:
皇帝的冊命
這是該詞的主要含義,指古代帝王頒布的正式文書或冊封命令。例如南朝梁江淹在《為蕭重讓揚州表》中寫道:“復降綸冊,徽采兼明”,這裡的“綸冊”即指皇帝下達的冊封诏書。
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南朝文獻(如江淹文集),也可參考漢典及滬江詞典的權威釋義。
岸谷之變鞍馬之勞鼇擲鲸呿博覽不賴怆動川域吹管春秋蹙圮導迎大疋定志棟材東郭斷爛峨髻風雞輔齶谷口真古屍橫請鴻罿紅藍護理員靜慤儁俗拘押所闌遮連一連二厲壇亂頭粗服蘆柴羅衾美人胎子囊米忸怩作态漂搖批答平泉器府啓蟄宂渎入地無門鋭翰生食贳過舒筋活絡順言厮搏天聚頹朽剜肉醫瘡嵬岸文以載道污道毋庸置疑相副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