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槐樹的新葉。《藝文類聚》卷八八引《莊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栽樹》:“凡栽樹,正月為上時,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然棗雞口,槐兔目,桑蝦蟇眼。”原注:“此等名目,皆是葉生形容之所象似,以此時栽種者,葉皆即生。” 唐 李賀 《春歸昌谷》詩:“春熱張鶴蓋,兔目官槐小。”
“兔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辨析:
指槐樹的新葉,源自古代農書與文學作品的比喻:
部分現代詞典收錄其為成語,形容人眼神驚恐、慌張,如“兔子的眼睛易受驚吓”之比喻。但此釋義僅見于個别現代辭書(如),未見于古籍文獻,可能是後起的引申義或誤傳。
兔目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兔子的眼睛,引申為看得非常準确、敏銳。
兔目的部首是目,全部的筆畫數為7畫。
兔目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四年》的記載中,當時描述的是魯桓公實力弱小,但卻能夠看清楚敵方強大的目光。
在繁體字中,兔目仍然寫作「兔目」。
在古代漢字中,兔目的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寫作「兔睦目」。
他對市場的行情了如指掌,簡直是兔目如炬。
兔目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成語,例如:兔死狗烹、衆目睽睽。
兔目的近義詞有狼眼、鷹目。
兔目的反義詞是瞎眼、目光短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