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節的意思、符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節的解釋

(1).古代符信之一種。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為兩半,使用時以兩半相合為驗。《管子·君臣上》:“則又有符節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 尹知章 注:“符節印璽所以示其信也。”《周禮·地官·掌節》:“門關用符節,貨賄用璽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

(2).發兵符和使者所持節的統稱。《史記·高祖本紀》:“ 秦王 子嬰 素車白馬,係頸以組,封皇帝璽符節,降 軹道 旁。” 司馬貞 索隱引 韋昭 曰:“符,發兵符也;節,使者所擁也。”

(3).單指使者所持之節。《史記·樂毅列傳》:“先王以為然,具符節南使臣於 趙 。”

(4).指朝廷委派的地方長官或專使。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凡今廟堂進拟符節次,得不鑒 公孺 之論而益精其選!”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舟車之險,懸崖斷塹,石芒林立,側足僅可投步,水濆漩傾側,船行亂石間,以故符節不通,人跡罕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符節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官方憑證,主要用于傳達命令、調兵遣将或使者通行。以下從定義、材料、功能等角度詳細解釋:

1.定義與結構

符節是古代朝廷制作的信物,通常以竹、木、玉、銅等材質制成,刻有文字後分為兩半。使用時需兩半完全吻合(稱為“合符”)方可生效,如調動軍隊或驗證使者身份。

2.功能與用途

3.類型與演變

4.曆史文獻例證

符節不僅是古代政治軍事活動的重要工具,更通過嚴格的合驗機制體現了中央集權的治理邏輯。其材質和形式的演變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技術水平與社會需求。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節的意思

符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印章上的節文,往往用來表示時節或者排比等含義。

符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節的拆分部首是⺮(竹字旁),總共有8個筆畫。

符節的來源

符節最初是指印章上的節文,它源于古代印章文化。印章是古代貴族或官員的身份證明,因此印章上的節文十分重要。隨着時間的推移,符節逐漸擴展到其他文化中,成為一個泛指。

符節的繁體

符節的繁體字為「符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符節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由左右兩個部分組成,左邊是「符」字的右半部分,右邊則是「節」字。這種寫法展示了兩個字的合并關系。

符節的例句

1. 他的印章上有精美的符節,顯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

2. 這幅畫的題詞是一個符節,寓意深遠。

3. 他在信封上刻上自己的符節,為了保護私密性。

符節的組詞

符形、符文、符號、節文、節日、節慶

符節的近義詞

印章、印記、封印、标記

符節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