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儒學,儒家經學。 晉 潘嶽 《夏侯常侍诔》:“其在于 漢 ,邁勳惟 嬰 ,思弘儒業,小大雙名。”《南史·儒林傳論》:“當 天監 之際,時主方崇儒業,如 崔嚴 何伏 之徒,前後互見升寵。”
(2).謂讀書應舉之業。 明 李東陽 《明故封大中大夫梁公墓志銘》:“鄉有識者……皆遣子弟就儒業,多至若幹人。” 清 吳敏樹 《程日新先生家傳》:“子孫繁盛,多能繼儒業者。”
(3).以儒學為業。《宋史·胡穎傳》:“復從兄學弓馬,母不許,曰:‘汝家世儒業,不可復爾也。’”
“儒業”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及用例,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平台。
《儒》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左邊是人字旁,右邊是二點水旁,它總共有9個筆畫。
《業》字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上面是耳朵旁,下面是業字旁,它總共有6個筆畫。
《儒業》一詞表示儒家學派的學說和學業,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儒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思想流派,強調人際關系、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儒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這本儒家經典著作,其中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在《論語》中,經常提到"為儒以成業"的内容,後來就演化成了表示儒家學說和學業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儒業》的寫法為《儒業》。
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儒”字的上面有一個“亻”字,表示人;下面是兩撇,“業”字的上面是“廣”字,表示寬廣、多樣;下面是“惠”字,表示願意幫助他人。
1. 學習儒業是提高自己修養的重要途徑。
2. 他從小就熱衷于儒業,立志成為一名德高望重的儒家學者。
儒家、儒教、儒學、儒者、儒生、業務、業績、業餘、業主
學問、禮儀、思想、文化
野蠻、無知、頹廢、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