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簠簋的意思、簠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簠簋的解释

(1).簠与簋。两种盛黍稷稻粱之礼器。《礼记·乐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景公 饮酒,夜移于 晏子 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 晏子 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

(2).犹苞苴。指贿赂。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 滇 人 王聚洲 ,以庶常授工科给事,素有才名,慷慨论事,物情甚嚮之。忽为 郑御史 环枢 所劾。专指其簠簋,秽状满纸。 王 不待处分竟归。”参见“ 簠簋不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簠簋是古代中国两种重要的祭祀礼器,其名称与形制在礼制文化中具有特殊含义。

一、单字释义

  1. 簠(fǔ):《说文解字》释为“黍稷圜器”,指古代盛放黍、稷等谷物的青铜或竹木制容器,形制多为长方形,器盖与器身对称,常见于周代祭祀场合。
  2. 簋(guǐ):《尔雅》载“圆器,盛稻粱”,即用于盛放熟食的圆口器皿,早期为陶制,后演变为青铜材质,是商周时期“鼎簋制度”的核心礼器之一。

二、组合意义

“簠簋”连用泛指祭祀宴飨中成套使用的礼器组合,如《仪礼》记载“簠簋既陈”,强调礼器陈列的规范性。后世亦以“簠簋”代指国家礼制,如《汉书·贾谊传》称“簠簋不饰”为失礼之喻。

三、文化引申

“簠簋”衍生出“簠簋不饬”等成语,喻指官员贪污(见《汉书·孝成帝纪》)。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及考古研究,如《中国青铜器综论》详述其形制演变。

引用来源:《周礼》《礼记》《汉书》《说文解字》。

网络扩展解释

“簠簋”是古代中国两种重要的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飨活动,具体解释如下:

一、定义与用途

  1. 基本功能
    簠(fǔ)和簋(guǐ)均为盛放黍、稷、稻、粱等谷物的容器。其中:

    • 簠:方形器皿,多用于盛放稻、粱。
    • 簋:圆形器皿,主要用于盛黍、稷。
  2. 礼制象征
    在《周礼》《礼记》等典籍中,簠簋被列为礼器,体现等级制度。例如《礼记·乐记》提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强调其在礼仪中的规范作用。


二、形制争议

关于簠簋的形状,古代文献存在两种观点:

  1. 许慎《说文解字》
    认为簋为方器,簠为圆器。
  2. 郑玄注《周礼》
    主张“方曰簠,圆曰簋”,这一说法在后世更为通行,但需注意考古实物中两者形制可能因时代、地域有所差异。

三、文化引申

成语“簠簋不饬”(fǔ guǐ bù chì)借指官员贪污。原意为“盛放祭品的簠簋不整洁”,后成为弹劾贪吏的婉辞。例如《汉书·贾谊传》用此语暗讽官员不廉。


四、文献与考古

如需进一步了解形制演变或具体文物案例,可参考《说文解字》及考古报告。

别人正在浏览...

百无一堪宾接盋盂不彀不讳之朝长跪长命百岁承从秤星池鳞悼心疾首颠堕多福逢掖粉藻公正廉明贡酎颔联后梁回修间量,间量儿骄奢放逸击鞭锤镫惊川惊恐失色金昴进勋饥穷寄食开通元宝康熙字典理不胜辞陵夸泷船漏卮马猴苗姜旻宇磨盾前缘倾压亲署棨信染练入座毵毵晒犊鼻社会环境社栎实打实受殊议锁铨谈咏逃奸天魔外道土帮吐饭成蜂瓦沟翔然写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