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人的意思、辟人的詳細解釋
辟人的解釋
(1).避開壞人。指躲避無道之君。《論語·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之人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何晏 集解:“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法。 長沮 、 桀溺 謂 孔子 為士,從辟人之法;己之為士,則從辟世之法。”
(2).謂驅除行人使避開。《孟子·離婁下》:“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 楊伯峻 注:“辟,同‘闢’。古代上層人物出外,前有執鞭者開道,猶如後代的鳴鑼開道。”
詞語分解
- 辟的解釋 辟 ì 君主:複辟。 指君主招來,授予官職:辟召。辟引。辟書。辟除(征召推舉授官)。辟舉。 古同“避”,躲,設法躲開。 古同“睥”,睥睨。 辟 (①辟③闢) ì 開發建設:開辟。 駁斥,排除:辟邪。
- 人的解釋 人 é 由類人猿進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進行勞動、并能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動物:人類。 别人,他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待人熱誠。 人的品質、性情、名譽:丢人,文如其人。 己我 筆畫數:; 部首
專業解析
“辟人”是一個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
避開他人;使人回避:
- 這是“辟人”最常用和主要的含義。“辟”在這裡通“避”,意為“躲避、回避”。“人”指他人。
- 釋義: 指主動避開他人,或者要求、驅使他人的離開,以達到獨處、清靜或進行私下活動的目的。
- 例證: 此義項在古代文獻中常見。例如,《論語·微子》中記載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的一些隱士,有“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的描述(形容隱士看到孔子一行人就避開走)。更直接的例子可見于《禮記·喪大記》:“君即位于序端… 大夫即位于序南… 士立于西方… 主人降,立阼階東… 有司請辟人。” 這裡的“辟人”是指在舉行喪禮等莊重儀式時,為了保持肅穆,需要讓無關人員回避。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辟人”明确有“避開人”和“使人避開”的含義。
-
驅除他人;屏退左右:
- 這個含義是第一個含義的延伸和具體化,更側重于主動地驅趕、屏退身邊的人。
- 釋義: 指有權勢或地位的人命令其隨從、侍者或周圍的人離開,以便進行密談或處理私事。
- 例證: 這個用法在古代曆史記載或小說中描述君王、貴族或重要人物私下談話的場景時常出現。例如,描述某位官員“辟人而言”,即屏退左右侍從後才開始說話。此義項在《古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亦有收錄。
“辟人”意指避開他人 或使他人避開/屏退他人。它反映了古代社會禮儀級制度或對隱私空間的需求,強調在特定場合下主動與他人保持距離或清除身邊無關人員的行為。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已非常罕見,其含義通常會被更常用的“回避”、“屏退”、“清場”等詞語所替代。
注意: “辟人”與“避人”在“避開他人”這個含義上是相通的(“辟”通“避”)。但在“驅除他人;屏退左右”這個更具體的含義上,“辟人”的使用更為典型。
補充說明:
- 有時“辟人”也可能指“躲避壞人”(辟通避),但這層意思相對少見,且不如上述兩層含義核心和常用。
- 需注意區分“辟人”與“複辟”中的“辟”。“複辟”中的“辟”指君主、君位(如“大辟”指天子),與“辟人”中的“辟”(避)含義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
“辟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釋義
-
避開壞人/無道之君
指主動避開道德敗壞的人或昏庸無道的君主。
出處:《論語·微子》中提到“從辟人之士”,指孔子周遊列國時避開無道之君的行為。
-
驅除行人使避開
特指古代權貴出行時驅趕路人、清空道路的儀式化行為。
例證:《孟子·離婁下》記載“行辟人可也”,即描述君主或官員出行時“鳴鑼開道”的場景。
二、延伸解析
- 讀音與詞性:
讀作pì rén,為動詞短語,多用于古代文獻。
- 近反義詞:
近義詞如“避世”(避開亂世),反義詞可理解為“近人”(接近他人)。
三、使用場景
- 經典引用:
《論語》中長沮、桀溺評價孔子“從辟人之法”,體現儒家對“擇君而事”的态度。
- 現代造句:
可用于比喻性描述,如“方鴻蒙初辟,人迹稀少”(取自)。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如需完整文獻例證,可參考《論語》《孟子》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飙發電舉博覽五車不消查找撮把戲導驺冬至點惇叙恩重泰山雰祲腐飯負旭狗腿子蠱雕歸告合懽怳然懽說火崩崩繳纏交易計曆克恭克順狼堠醪酒鐳療僚從林檎幹離縱魯魯冒冒論擇洛妃茫無邊際梅童門道迷惑不解木立炮位骈蕃辟倪搶金僧磬傷壞删節牲璧收視返聽贖放水仙操跳蹙挑抉頭鵝投諸四裔外遇文阃無文先芬向順攜持諧雅謝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