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熟的杏子。 唐 鄭谷 《下第退居》詩之二:“未嘗青杏出 長安 ,豪士應疑怕牡丹。” 宋 蘇轼 《蝶戀花》詞:“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緑水人家繞。”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唯州南 清風樓 最宜夏飲,初嘗青杏,乍薦櫻桃,時得佳賓,觥酧交作。”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二折:“看春江鴨頭緑皺,接行雲鴈翅紅嬌,酒旗向青杏園林挑。”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一:“青杏子連核兒還沒長硬,便用拳頭大的小蒲簍兒裝起和‘糖稀’一同賣給小姐與兒童們。”
青杏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青杏指未成熟的杏子,因果實呈青綠色而得名。其口感酸澀,與成熟後的杏子形成鮮明對比,常被用于描述初夏時節的景象。
詩詞中的意象
青杏常出現在古典詩詞中,象征春末夏初或未成熟的狀态。例如:
民間趣味
農村孩童會将青杏放入耳中,待其變軟後擠壓發出類似小雞的叫聲,成為傳統遊戲。
青杏偶爾被用于人名,寓意“青春永駐”或“才華出衆”,如“青”象征年輕,“杏”關聯果實與成就。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引用或食用建議,可參考相關來源。
青杏是指未成熟的杏子,通常呈青綠色。它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生機,也代表着青春和活力。
青杏的拆分部首是青(靑)字的青部(月)和木字的木部(木),共有7畫。
青杏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杏”是一種水果的名稱,“青”是指顔色鮮豔且未成熟的狀态。
在繁體字中,“青杏”是以「青杏」的形式書寫。
在古代漢字中,“青杏”可以寫作“靑杏”,其中“靑”為“青”的古字形。
1. 春天來臨時,青杏的樹上挂滿了幼嫩的果實。
2. 這個房間的牆壁刷成了青杏色,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1. 青翠:形容植物顔色鮮綠,青杏也可以用來形容青翠的景色。
2. 青澀:形容年輕人說話舉止還不成熟,也可以用來形容青杏口感。
3. 杏黃:杏子成熟後會變成黃色,是青杏的反義詞。
近義詞:青澀、青翠、青嫩
反義詞:杏黃、成熟、老态、幹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