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的意思、根據地的詳細解釋
根據地的解釋
(1).賴以存在的基地、基礎。 巴金 《家》三一:“家,在他看來隻是一個沙漠,或者更可以說是舊勢力的根據地。” 瞿秋白 《餓鄉紀程》四:“況且家族農業經濟破産,舊社會組織失了他的根據地,于是社會問題更複雜了。”
(2).據以長期進行武裝鬥争的地方。特指我國在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時期的革命根據地。 劉白羽 《寫在太陽初升的時候·第三封》:“從 團山子 往東看,進了大山溝就是大森林,就是以前抗 日 聯軍的根據地。” 陳毅 《泗宿道中》詩:“暢遊根據地,沿途勞送迎。”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五章:“聽咱們老團長講,長征那時候,苦就苦在失卻了根據地,一直被敵人追着,沒個落腳的地方。”
詞語分解
- 根的解釋 根 ē 高等植物莖幹下部長在土裡的部分:根植。根莖。根瘤。根毛。根雕。須根。塊根。紮根。葉落歸根。 物體的基部和其他東西連着的部分:根底。根基。牆根兒。 事物的本源:根源。根由。根本。知根知底。 徹底
- 據地的解釋 .以手按着地;席地而坐。《漢書·隽不疑傳》:“登堂坐定, 不疑 據地曰:‘竊伏海瀕,聞 暴公子 威名舊矣,今乃承顔接辭。’” 王先謙 補注引 周壽昌 曰:“據地,以手下據。古人席地而坐, 不疑 因進戒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地”是一個具有重要曆史背景和戰略意義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維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根據地”原指軍事或政治鬥争中作為長期武裝鬥争的核心區域。特指中國在第二次國内革命戰争(1927-1937)、抗日戰争(1937-1945)和解放戰争(1946-1949)時期建立的革命戰略基地,例如井岡山、陝甘甯等革命根據地。
二、曆史背景
- 戰略作用:根據地是中國共産黨實施“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關鍵,為革命軍隊提供物資補給、人員培訓和政權建設的基礎。
- 代表案例:毛澤東在秋收起義後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成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為後續根據地建設提供範本。
三、現代引申
隨着語境變化,“根據地”也可用于其他領域,表示核心基礎或發展基點。例如:
- 企業将某地作為市場拓展的“根據地”;
- 個人将家鄉視為事業的“根據地”。
四、相關概念對比
- 據點:範圍較小,側重物資補給或臨時行動點(如軍事據點);
- 根據地:範圍更大,強調長期戰略支撐和系統性發展。
五、文學與曆史引用
巴金在《家》中比喻“家”為“舊勢力的根據地”;陳毅的詩句“暢遊根據地,沿途勞送迎”則描繪了根據地軍民一體的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史事件或地理分布,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或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根據地:是指在戰争或社會運動中,由一方控制的、相對安全的、用來發展、擴大自身勢力的地區。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木(mù) + 元(yuán)
- 筆畫:共有12畫
來源:
《根據地》一詞最早出現于1930年代***************在抗日戰争時期。起初用以描述***************在華北山區建立的農村革命根據地。
繁體字:
根據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地
例句:
1. 黨軍在山區建立了革命根據地,為遊擊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2. 她決定在這個城市找到自己的根據地,開始新的生活。
組詞:
1. 根據:依照、按照
2. 地方:區域、場所
3. 根本:根源、基礎
近義詞:
1. 根據地:基地、根據處
2. 根本:本質、實質
反義詞:
1. 根據地:敵占區、非控制區
2. 根本:非常、假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