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颠持危的意思、扶颠持危的详细解释
扶颠持危的解释
颠:倒,倾倒;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
词语分解
- 扶颠的解释 扶持危局。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倒。”《后汉书·祭祀志下》“语在《章纪》” 刘昭 注引《东观书》:“ 章帝 初即位,赐 东平王 苍 书曰:‘……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
- 持危的解释 扶持危局。《礼记·中庸》:“继絶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诗:“瘞夭追 潘岳 ,持危觅 邓林 。”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
专业解析
“扶颠持危”是由“扶危持颠”演变而来的四字短语,其核心含义指在危难时刻扶持他人或国家,帮助其脱离困境。这一表述融合了“扶”与“持”两个动作,分别对应“救助”和“支撑”之意,“颠”指倾倒失衡,“危”则强调险峻处境,整体传递出在动荡局势中提供稳定力量的内涵。
该短语可溯源至儒家经典《论语·季氏》中“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的治国理念,后经宋代朱熹《论语集注》阐释为“扶持危倾”的伦理责任。其语法结构为联合式动词短语,常用于描述对个人、群体或国家的紧急救助行为,例如:“地震救援团队扶颠持危,为灾区重建注入希望。”
在权威性溯源方面,《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3卷第456页将其列为典故性短语,释义为“挽救危局,扶持倾覆”;《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则强调其蕴含“见义勇为的社会担当”。现代使用中,该短语多出现于政论文章、历史评述等语境,体现对责任意识的呼吁。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成语“扶颠持危”的详细解释:
1.拼音与释义
- 拼音:fú diān chí wēi(标准四声)
- 字义:“颠”指倾倒、颠覆;“持”指把握、掌控;“危”即危险、危局。整体意为在局势动荡或危机中力挽狂澜,扭转危局,强调对重大危机的掌控和挽救能力。
2.出处与背景
- 典故来源:出自宋代秦观的《贺孙中丞启》,原文为:“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
- 背景:用于赞誉孙中丞(官职名)具备挽救国家危难、担当重任的才能。
3.用法与语境
- 语法功能:多作谓语、宾语或定语,用于描述挽救时局、掌控危机的行为或人物。
- 适用场景:常见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如评价历史人物、褒扬领导力等。例如:“诸葛亮在蜀汉危难之际,可谓扶颠持危。”
4.近义与关联成语
- 近义词:扶危持颠(注意字序不同,出自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意义相近)
- 延伸表达:常与“力挽狂澜”“砥柱中流”等词连用,强化对危局的掌控力。
5.例句参考
- 例1:“面对经济危机,他提出改革方案,扶颠持危,使企业转危为安。”
- 例2(古籍引用):“为世直儒,力足以扶颠持危。”
提示:该成语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语。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用法,可查阅宋代文献或成语辞典。
别人正在浏览...
包世臣彻明尺地池汤传影低利低颜鹅毛雪风幔风清弊絶丰柔赴告跟车官桂贵纸护兵浑个嘉币徼功节货节木鸟截途记录惊叫空崖喟然叹息来飨两虢历国龙文罗锅儿扪膝门宇穆穆恼忿忿排军蒲桃窍领启会却来濡笔三独散声示短殊间私仇铁丈夫庭闱湍急颓隳往返徒劳忘劳牾逆无微不至掀播香燕显着笑傲风月携率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