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負德的意思、負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負德的解釋

(1).寡恩,少德。《文選·李陵<答蘇武書>》:“ 陵 雖孤恩, 漢 亦負德。” 李善 注:“言 陵 無功以報 漢 為孤恩, 漢 戮 陵 母為負德。” 唐 白居易 《李陵論》:“或曰, 武帝 不能明察,下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

(2).承受恩德。 北周 庾信 《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雖復拔山超海,負德未勝;垂露懸針,書恩不盡。” 倪璠 注:“言恩德甚重,雖巨鼇不能負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負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1. 寡恩少德(道德缺失)
    指缺乏恩義或道德敗壞的行為,常用于批評違背道義之人。例如李陵《答蘇武書》中提到“漢亦負德”,指漢朝對李陵的薄待。唐代白居易的《李陵論》也用此詞強調對不公行為的譴責。餘光中曾以“負德”形容政治人物做不該做的事。

  2. 承受恩德(被動接受恩惠)
    表示對他人的恩惠有所承擔,隱含難以回報之意。北周庾信在《謝明皇帝賜絲布等啟》中寫道“負德未勝”,以巨鳌無法背負山海類比恩德深重。

相關擴展
“負德”常與其他詞組合使用,如成語“負德背義”(違背道義和信義),出自《東周列國志》。古代詩詞中亦頻繁出現,如張九齡“負德良不赀”、司馬光“西羌負德澤”等。

“負德”既可指主動的德行缺失,也可表被動的恩德承受,需結合語境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負德(fù d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意思是指違背道德、品德敗壞。 筆畫和拆分部首: - 負:五畫,由貝部和寸部組成。 - 德:六畫,由彳部和心部組成。 來源: 負德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論語》等經典著作中都有相關提及。它起初用于形容人的行為違背道德準則,有損于個人及社會的道德規範。 繁體字: 負德的繁體字為「負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負德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形義相近的古文字通常仍包含貝部和心部,以反映出“違逆”以及“心中不正”的含義。 例句: 1. 這個人常常以個人利益為先,完全負德。 2. 不負德的行為将導緻社會對個人的不信任。 3.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遵循道德準則,就不會有負德的行為存在。 組詞: 負德化、負德行為、負德者 近義詞: 不道德、品德低下 反義詞: 守德、正直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