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興的意思、孤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興的解釋

孤獨無伴時的心緒。《文選·陸機<文賦>》:“或託言於短韻,對窮迹而孤興。” 李善 注:“迹窮而無偶,故曰孤興。” 唐 岑參 《送王大昌齡赴江甯》詩:“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唐 宋之問 《見南山夕陽召監師不至》詩:“孤興欲待誰?待此湖上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孤興"是一個具有古典文學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獨處時産生的情思、興緻或感懷,常出現在詩詞文賦中,用以表達文人雅士在孤獨狀态下的情感體驗或審美活動。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及古典文獻的詳細解析:


一、字義拆解與詞源

    • 本義指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引申為單獨、獨處、無依。《說文解字》:"孤,無父也。"
    • 在文學語境中,常指遠離塵嚣的獨處狀态,如"孤舟""孤雲"。
  1. 興(興)
    • 本義為"起、發動",引申為情感激發、意趣勃發。《說文解字》:"興,起也。"
    • 在詩學中特指感物而生的情思(如《詩經》"六義"之"興")。

合成詞"孤興"即獨處時被觸發的思緒或雅趣,強調在孤獨中産生的精神活動。


二、古典文獻中的釋義與用例

  1. 《漢語大詞典》釋義:

    "孤興"指獨自一人時的意興。

    典源:南朝謝朓《移病還園示親屬》詩:"孤興 欲誰待?徂年方自驚。"(獨處時的情思無人共鳴,歲月流逝令人心驚)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

  2. 《文選》李善注:

    評謝朓詩時釋"孤興"為"獨居之興緻",強調其與群體歡宴("群感")的對照。

  3. 唐宋詩詞中的典型用例:

    • 王維《登河北城樓作》:"孤興 欲待誰?待此湖上月。"(獨處的情思寄托于湖月)
    • 蘇轼《次韻劉景文見寄》:"孤興 尚可尋,不因風雨廢。"(獨處的雅趣未因風雨消減)

      (來源參考:《全唐詩》《蘇轼詩集》)


三、文學意涵的深層解讀

  1. 美學價值:

    "孤興"體現中國文人的孤獨審美,如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在寂寥中升華出超然境界。

  2. 哲學意蘊:

    關聯道家"守靜"(《道德經》"緻虛極,守靜笃")與儒家"慎獨"(《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是内省修身的載體。

  3. 情感張力:

    常包含孤寂中的自適(如陶淵明"揮杯勸孤影")與無人共鳴的惆怅(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雙重性。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文心雕龍·物色》(劉勰):

    論及"詩人感物,聯類不窮","孤興"即個體在靜觀自然時觸發的獨特情思。

    (來源:中華書局《文心雕龍注》)

  2. 《詩品》(鐘嵘):

    評謝朓詩"奇章秀句,往往警遒",其"孤興"意象開創了南朝山水詩的清寂風格。

    (來源參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孤興"作為古典漢語的凝練表達,承載着中國文人于孤獨中求索精神自由的文化基因。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但核心始終圍繞獨處時内發的、富有詩意的情感體驗,是理解傳統士大夫精神世界的重要切入點。

網絡擴展解釋

“孤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含義
    由“孤”(獨自)和“興”(興起、情緒)組合而成,字面指獨自産生的情緻或行動,常表示在無人陪伴或支持時的心境或行為。

  2. 情感與行為雙重内涵

    • 情感層面:強調孤獨狀态下的思緒,如唐代岑參詩句“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描繪獨處時觸景生情的心緒。
    • 行動層面:指獨自發起或堅持某事,如陸機《文賦》中“對窮迹而孤興”,暗示無人響應仍堅持創作的狀态。
  3. 文學與使用場景
    多見于古典詩詞,用于表達文人雅士獨處時的感懷或創作情境。例如宋之問“孤興欲待誰?待此湖上月”,以孤寂襯托對自然景物的寄托。

  4. 近義與關聯詞
    可聯繫“孤芳自賞”“獨行其是”等詞,但“孤興”更側重心境與行動的結合,而非單純性格描述。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詩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文賦》《全唐詩》等文獻,或通過滬江詞典等工具查詢擴展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公北京人讒箕成畫春輝春葩麗藻聰明睿智道骨彫亡鬥勇遁守煩濁焚錢烈楮工業城市龔召海陵薅草洪鐘醬赤基點結石潔晰金飙進身之階窘弊箕山之節崆峒老庫簿枯泉來嗣老而不死鱗羽六丁黑煞路程緑蟻梅瓜秘方明範目成目熟昵依女戒嘔呢破罐潛識起舵輕煖拳夫人忍耐身後失虛台燈條領廷推通矩投畀威赫赫圍繞武偃文修翔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