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河 。 明 夏完淳 《燕問》:“至於 遼濡 、 滹沱 ,洞達名郭,四民取給,戶賤藜藿。”參見“ 遼河 ”。
“遼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解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詞義解釋
“遼濡”是遼河的古稱或别稱,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明代夏完淳在《燕問》中提到:“至於遼濡、滹沱,洞達名郭……”,這裡的“遼濡”即指遼河。
地理背景
遼河是中國東北地區的重要河流,流經河北、内蒙古、遼甯等地,古代文獻中常以“遼濡”代稱。
部分資料提到“遼濡”由遼東(中國東北)與濡水(南方河流)組合而成,引申為“事物相距甚遠或差異極大”。例如:“兩地遼濡,風土迥異”。但這一用法在權威文獻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義。
遼濡(liáo rú)是一個漢字詞,由“遼”和“濡”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辵”和“水”,筆畫總數為16畫。
“遼”字的來源于水的漲潮形狀,表示水流廣闊、遼闊。在古代,這個字被用來指代遼遠、廣闊。
“濡”字的來源是水的潤濕的意思,表示潤澤、濕潤、滋潤之意。
在繁體字中,遼濡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為“遼濡”。
古時候,漢字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記載了《遼》字的古代寫法,寫為“辶”和“水”相連的形狀。而《濡》字的古代寫法為“水”字的左邊加上分支斜線。
以下是一些關于“遼濡”的例句:
1. 遼闊的大海使人感到無邊無際。
2. 溫暖的春雨給大地帶來了濡潤。
組詞:遼闊、遼甯、遼遠、水濡、滋潤。
近義詞:廣闊、遼廣、浩大、濕潤。
反義詞:狹小、狹窄、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