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抱持。《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漢 鄭玄 箋:“蒲盧取桑蟲之子,負持而去,煦嫗養之,以成其子。”
(2).守護。 唐 張鷟 《遊仙窟》:“祗可倡佯一生意,何須負持百年身?”
“負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抱持
指用雙臂環抱或攜帶某物。例如《詩經·小雅·小宛》中提到的“蜾蠃負之”,漢代鄭玄注解為“負持而去”,描述蜾蠃(一種蜂)将桑蟲幼蟲帶走并養育的行為。
守護
強調保護、維持的狀态。唐代張鷟《遊仙窟》中“何須負持百年身”一句,暗含對自身生命的珍視與守護。
該詞多見于宋代詩詞,常與生活意趣相關:
“負持”在現代漢語中已罕見,若需引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詩經》鄭玄箋注、唐代《遊仙窟》及宋代文人作品。
《負持》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承擔和負責某個事物的持有人。
《負持》的部首是貝(貝殼),筆畫數是8。
《負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持”,原意為拿着某物,負責保管和管理。後來逐漸演變為承擔、承受的意思。而“負”表示承擔和負責的含義,因此《負持》的意思就是承擔和負責某個事物的持有人。
《負持》在繁體字中為「負持」。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負持》可以寫作「負持」、「負扱」。不同的字形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有所變化。
1. 他是這個項目的負持人,負責項目管理和決策。
2. 司機負持着貨物的運輸工作,要确保貨物安全送達目的地。
1. 負責:承擔責任,擔任某項任務的責任人。
2. 持有:拿着、保管某物。
3. 負重:承擔重物,比喻承受很大的壓力。
負責、擔任、承擔、責任、負重
放棄、逃避、推卸、無責任感、輕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