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藞苴的意思、藞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藞苴的解釋

(1).猶邋遢。不整潔;不利落;不端莊。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面目皺瘦,行步藞苴。”

(2).猶闌珊。 清 曹寅 《題柳村墨杏花》詩:“ 勾吳 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點鬢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藞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lǎ jū,多用于形容事物不整齊、雜亂無章的狀态。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方面:

  1. 形容粗率、不修邊幅:常指人的行為或儀态隨意散漫,如《漢語大詞典》提到“藞苴多指衣冠不整,言行粗疏之貌”。
  2. 引申為事物不精緻、粗糙:如宋代筆記《鶴林玉露》中記載“器皿藞苴,未加雕飾”,形容器物未經細緻打磨。

該詞在方言中亦有保留,如江淮官話部分地區仍用“藞苴”描述雜亂無序的場景。例句:“屋中藞苴,書籍衣物散落滿地。”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鶴林玉露》(中華書局校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藞苴”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基本含義為形容人物品行低劣、卑鄙無恥。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解析

    • 藞:原指草木的底部(不見光的地方),引申為“卑鄙、低劣”的品行。
    • 苴:原指草木的莖,此處與“藞”結合,強化“無恥”之意。
      兩字組合後,形容一個人行為卑劣、毫無廉恥。
  2. 使用場景
    該成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強調對品行的強烈貶斥,例如批評虛僞狡詐、損人利己的行為。

  3. 補充說明
    “藞苴”屬于較為生僻的成語,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或特定方言中。如需更深入例證或用法,建議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若需了解具體出處或例句,可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璧碎不匡藏匿唱影逞才城狐社鼠乘韋持酒充羁傳觞待絕達名大明法度打通宵蜂群匄施歸藩貴知骨肉至親赫斯懷珠抱玉圜邱夥賊講銳儉泰僭談撿押激話矜謹九雲诰咖啡廳口苦禮将菱芡龍騰鳳集猛怒弭合鳴岐鳳明轍貧艱破甕譴辱欠雅請奠瓊枝玉樹镕範柔腸百結肉簡牌晌晴賞錫捎貨時豪收取踢蹬通風溫覺無邊武漢會戰無聲無息枭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