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逝息的意思、逝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逝息的解釋

猶遁居。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 賈昌 ﹞遂長逝息於 長安 佛寺,學大師佛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逝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逝息”意為退隱、遁居,指主動離開世俗生活,選擇隱居或避世的狀态。該詞由“逝”(消逝、遠離)和“息”(停息、安居)組合而成,強調從紛擾中抽離并安頓下來。


二、出處與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陳鴻的《東城老父傳》:“﹝賈昌﹞遂長逝息於長安佛寺,學大師佛旨。”此處描述賈昌長期隱居長安佛寺修習佛法,體現了“逝息”的避世含義。


三、字義分解

  1. 逝(shì)
    • 本義:時間、水流消逝,如“歲月易逝”。
    • 引申義:死亡,如“病逝”。
  2. 息(xī)
    • 本義:呼吸,如“喘息”。
    • 引申義:停止、安居,如“息怒”“偃旗息鼓”。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逝息”已非常罕見,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文學創作。其近義詞包括“遁居”“隱逸”,反義詞可對應“入世”“仕進”。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東城老父傳》原文或漢語詞典中的詞條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逝息的意思

逝息(shì xī)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因時間流逝而終止或消失的意思。它包含了“逝”和“息”兩個字。逝義為過去,消失,去世,息義為停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逝息的部首是辶(chuò),辶是一種常見的漢字部首,通常表示與行走相關的事物。逝息的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逝部分占了7畫,息部分占了5畫。

來源和繁體

逝息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可追溯到《說文解字》中。繁體寫法與簡體寫法一緻,都為「逝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逝息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這些寫法如今已經較少使用,而當前的标準寫法為「逝息」。

例句

1. 當歲月逝息,我們也在慢慢變老。

2. 他深深地感受到時間如逝息般的瞬間。

3. 生命的逝息讓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逝去、息影、永逝、長逝。

近義詞:逝世、過去、結束。

反義詞:永存、延續、持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