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後漢書·班固傳》:“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疇能亘之哉。 唐 哉皇哉!皇哉 唐 哉!” 李賢 注:“唐哉,謂 堯 也;皇哉,謂 漢 也。言唯 唐 與 漢 ,唯 漢 與 唐 ”後因稱氣勢宏偉盛大為“唐皇”。
(2).指 唐 天子。 明 太平野史 《朝天子·打談》曲:“幾聲嘹喨幾聲低,有那些虛張聲勢,贊美 唐皇 ,褒談 漢帝 。”
“唐皇”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唐朝皇帝
該詞最初特指唐朝的君主,因唐朝(618-907年)是中國曆史上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的朝代,其統治者被尊稱為“唐皇”。例如李淵、李世民等帝王均可稱為“唐皇”,後也泛指其他朝代的君主或統治者。
形容氣勢宏偉盛大
在古漢語中,“唐皇”還用于描述事物或場景的恢弘壯麗,如“冠冕唐皇”“富麗唐皇”等表達。這一用法源自《後漢書·班固傳》中“唐哉皇哉”的典故,原指唐堯與漢朝的宏偉氣象,後演變為對盛大場面的贊美。
曆史文獻中的出處
唐朝的曆史背景
唐朝由李淵建立,曆經“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鼎盛時期,疆域遼闊、文化開放,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帝國之一。因此,“唐皇”一詞也承載了唐朝的輝煌曆史内涵。
若需進一步了解唐朝曆史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權威曆史資料。
《唐皇》是指唐朝時期的皇帝。
《唐皇》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口”和“白”,其中“口”部表示與口有關的含義,而“白”部則表示顔色或物質的含義。《唐皇》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唐皇》一詞最早出現在《南齊書·武帝紀》中,用來指稱唐朝的皇帝。
《唐皇》的繁體寫法為「唐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唐皇」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書寫方式,例如「唐皇」、「堂皇」等。
1. 唐皇盛世,國力強盛。
2. 唐皇的統治使************和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1. 唐朝:指的是公元618年至907年存在的一個朝代。
2. 皇帝:指的是統治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3. 朝代:指的是特定的一段曆史時期,通常以特定的皇帝為代表。
1. 唐玄宗
2. 唐太宗
3. 唐明皇
1. 平民
2. 百姓
3. 乞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