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戈的意思、包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戈的解釋

把武器裹紮起來。謂偃武修文。語本《禮記·樂記下》:“ 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載幹戈,包之以虎皮。” 孔穎達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見文止武也。” 宋 歐陽修 《東閣雨中》詩:“瑤圖新嗣聖,玉塞久包戈。” 宋 司馬光 《辭免館件劄子》:“況聖朝包戈,專以文德懷撫北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戈"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将兵器包裹、收藏起來,引申為停止戰争、休兵罷戰,象征和平的意願或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本義:裹藏、容納。《說文解字》釋為“象人褢妊,已在中,象子未成形”,引申為包裹、收斂。
    • 在“包戈”中意為“包裹”“收藏”。
    • 本義:古代長柄兵器,象征戰争。《說文解字》載:“戈,平頭戟也。”
    • 在“包戈”中代指武器或軍事行動。

      合成詞義:将兵器包裹封存,表示止息幹戈、追求和平。


二、典故與文獻依據

“包戈”典出《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包戈卷甲”,指将武器包裹、铠甲卷收,形容罷戰休兵。後世以此喻“化幹戈為玉帛”,如唐代詩人杜牧《感懷詩》雲:“包戈卧鼓,天下晏然。”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屬書面語,多用于:


四、權威來源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包戈”為“收藏兵器,止息戰事”,引《晉書》例證。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2. 《辭源》(修訂本)

    釋義:“卷甲包戈,謂息兵停戰。”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1225-1

  3.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注“包”含“裹藏”義,“戈”為兵器代稱,複合詞表休戰。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4932-3

(注:因古籍工具書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實體書信息以确保來源可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包戈”是一個源自古代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詳細記載。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詞義

“包戈”字面意為“包裹兵器”,引申為停止戰争、推行文治的行為。這一概念最早出自《禮記·樂記下》,記載周武王克殷後“倒載幹戈,包之以虎皮”,象征以文德取代武力統治。

2.曆史典故與出處

3.用法與擴展含義

4.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包戈”作為古代兵器的一種形态(類似矛),但此義項較少見于經典文獻,可能與原詞本義存在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詩詞背景,可參考漢典、滬江線上詞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襲半高跟拖鞋,半高跟涼鞋抱不平寶龜報聘北宮子卞田居并坐鼻青臉腫采椽慘忉崇明島船夫出宋刺心大别名丹洞膽小如豆調用帝台凍碌碌獨根苗讀若附毛鈎止廣舶鼓翻咕囔誡喻菁莪津吏金身激肅舉十知九扛鼎抃牛困抑蠟賓狼狽馬陸貓兒窩冥寞木蟲南山律宗諾貝爾獎女表淺幦遷綿氣概漆黑一團輕看撒響屁參辰石鲗說經俗醫玩意慰勸問疑文質斌斌相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