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蠟賓的意思、蠟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蠟賓的解釋

年終祭祀的助祭人。《禮記·禮運》:“昔者 仲尼 與於蠟賓。” 鄭玄 注:“時 孔子 仕 魯 ,在助祭之中。”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樂歌·歌黑帝》:“合國吹,饗蠟賓。” 明 唐順之 《月樓唐翁行狀》:“後三十餘年, 嘉靖 某甲子,翁年七十餘,郡太守請與蠟賓。” 清 龍啟瑞 《大岡埠團練公局記》:“書之以復於先生,其亦不能無蠟賓之感也。”參見“ 蠟祭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蠟賓”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主要與祭祀活動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蠟賓(拼音:là bīn)指古代年終舉行蠟祭時的助祭人。蠟祭是古代重要的祭祀儀式,用于祈求豐收、感恩神靈,助祭人通常由官員或德高望重者擔任。


詞源與文獻依據

  1. 核心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禮記·禮運》,原文記載:“昔者仲尼與于蠟賓”,指孔子曾參與蠟祭并擔任助祭人角色。

  2. 曆史用例

    • 南朝謝朓《齊雩祭樂歌》中有“合國吹,饗蠟賓”之句,描述祭祀場景。
    • 明代唐順之的《月樓唐翁行狀》記載郡太守邀請賢者參與蠟賓的記載。

其他可能的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蠟賓”可引申為“人際關系緊密”(如蠟燭相連),但此說法缺乏直接文獻佐證,可能為後人衍生的比喻義。


字義拆解


“蠟賓”主要用于描述古代祭祀文化中的助祭人身份,具有明确的曆史背景和文獻依據。其他引申義需結合上下文謹慎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蠟賓》的意思

《蠟賓》(là bīn)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某個人或團體在一段時間内居住在某個地方,受到當地居民熱情款待和照顧的情景。它常常用于形容旅行中受到熱情接待的經曆,也可以用來形容身處異地時感受到的親切和友善。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蠟賓》這個詞是由“虍”和“亻”兩個部首組成。虍部表示猛虎,亻部表示人。筆畫數為19畫。

來源和繁體

《蠟賓》一詞源于古代漢語詞彙。在古漢字中,蠟音為“朗 庚”,它指的是古人在冬天就着蠟燭的光照明,人們也會為了使蠟燭點燃得更久而把燭芯放到天然的獸脂油裡。因此,這一詞彙在古代是用來形容在冬季很晚才熄滅蠟燭,賓主相對而坐品茶吟詩作畫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蠟賓用繁體“蠟賓”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蠟賓由兩個字組成。蠟字由虍部表示,并加上從左到右的一橫、一豎、一橫的構造。賓字由亻部表示,并在上方加上心字旁。

例句

1. 我在旅行中遇到了熱情好客的居民,真是度過了一個愉快的蠟賓之旅。

2. 在異國他鄉,我如同蠟賓一樣受到了朋友般的關懷。

組詞

蠟賓先生、蠟賓小區、蠟賓的經曆、蠟賓的待遇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款待、招待

反義詞:冷落、疏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