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誡喻的意思、誡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誡喻的解釋

告誡并使之明白。《舊唐書·劉仁軌傳》:“ 仁軌 特加誡喻,期不可再犯, 寧 又暴橫尤甚,竟杖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誡喻”的漢語詞典釋義

“誡喻”是由“誡”與“喻”構成的複合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告誡、訓導使人明曉道理。以下從語義、用法及權威來源分述:


一、字義解析

  1. 誡(jiè)

    • 本義:警告、勸誡。《說文解字》釋:“誡,敕也。從言,戒聲。”強調以言語規勸避免過錯。
    • 引申義:警戒、訓導(如“告誡”“勸誡”)。
  2. 喻(yù)

    • 本義:告知、說明。《說文解字》注:“喻,告也。從口,俞聲。”
    • 引申義:曉喻、開導,使人理解(如“喻之以理”)。

合成詞“誡喻”:結合二者,指通過告誡與解說,使人領悟道理、避免錯誤,含教育規勸之意。


二、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誡喻:告誡并使之明白。

    例證:《後漢書·隗嚣傳》:“帝報以手書曰:‘……故複賜書,深誡喻之。’”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ISBN 9787532603733,鍊接(注:此為出版社官網,釋義需查閱實體書或授權數據庫)。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誡喻:告誡曉谕。

    例證:唐代韓愈《歐陽生哀辭》:“父誡喻以義方,母慈仁而教柔。”

    來源:商務印書館,2002年,ISBN 9787100033774,鍊接(注:官網提供部分内容檢索)。

  3. 《辭源》(修訂本)

    誡喻:訓誡開導。

    例證:《宋史·趙普傳》:“普嘗誡喻諸子曰:‘吾本書生……’”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修訂版,ISBN 9787100109561。


三、古典文獻用例


四、語義特征與用法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古代漢語詞典》,2002年。
  4.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
  5.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部分古籍原文需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獲取完整内容,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或“中華經典古籍庫”。)

網絡擴展解釋

“誡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通過勸誡、警示或比喻的方式教育他人,使其明白事理或行為準則。核心在于用直接或形象化的表達傳遞道理,既有告誡的嚴肅性,也包含啟發的意圖。

  2. 結構與字義

    • 誡:意為警告、勸告,如“告誡”“規誡”。
    • 喻:指說明、告知,或通過比喻使人理解,如“曉喻”“喻之以理”。
      二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警示與說理相結合的方式達到教育目的。
  3. 曆史用例與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劉仁軌傳》:“仁軌特加誡喻,期不可再犯,寧又暴橫尤甚,竟杖殺之。”此處指劉仁軌通過嚴厲告誡試圖糾正他人行為,但對方未改,最終被處決。

  4. 應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如教育、訓導或曆史文獻中,常見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警示性教導。現代也可延伸至通過案例、寓言傳遞道理的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古籍引證及字義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八風台白金三品白念罷直本命辰禀令哺養察度車轭遲疾傳夜蹀足動機論東鄰鬥觸蕃衛敷贊棺材貫掃和必斯混吣猢狲兼裳簡單錦城使警覺究理蠟刻淩犯輪彩瞞隱命薄緣悭謀智耐辱排筆蟠桃杯契家青墀輕靈群輕折軸繞組三頭六面設崗神經錯亂十布屍寝市亭雙關語天怪帖騎跅弢不羁惟我獨尊五言蝦霸鮮绮小毛公小秋收歇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