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庸醫,醫道平庸的醫生。 宋 陸遊 《省事》詩:“心安閑夢少,病去俗醫疏。”
“俗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指醫道平庸的醫生,即“庸醫”。該詞帶有貶義,強調醫術不精或缺乏專業素養。
宋代陸遊在《省事》詩中提到:“心安閑夢少,病去俗醫疏”,通過“俗醫”一詞表達對醫術平庸者的批評,側面反映古代對醫者專業性的重視。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醫者分類或相關典故,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俗醫》是指以民間傳統、經驗和技術為基礎進行醫療活動的醫生。他們通常沒有正規醫學教育背景,而是依靠長期觀察和實踐經驗來治療疾病。
《俗醫》的部首拆分為“亻”和“醫”,其中“亻”是人的意思。它的筆畫數為10,其中“亻”為2畫,“醫”為8畫。
《俗醫》的最早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對醫療的需求很大,而沒有足夠的充足醫療資源。因此,許多人自發地學習草藥知識和治療方法,成為了俗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俗醫」。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俗醫」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部分漢字寫法有細微變化,但整體結構和意義保持一緻。
1. 我奶奶秉承祖傳的俗醫經驗,治療了很多偏方。
2. 這位俗醫憑借他的豐富經驗,幫助了許多病人康複。
組詞:民間醫術、傳統醫學、中醫學
近義詞:鄉村醫生、巫醫、方士
反義詞:醫學專家、正規醫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