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止的意思、鈎止的詳細解釋
鈎止的解釋
亦作“鈎止”。拘留;扣留。《漢書·鮑宣傳》:“ 宣 出逢之,使吏鉤止丞相掾史,沒入其車馬,摧辱宰相。”《新唐書·裴度傳》:“大賈 張陟 負五坊息錢亡命,坊使 楊朝漢 收其家簿,閲貸錢雖已償,悉鈎止,根引數十百人,列箠挺脅不承。”
詞語分解
- 鈎的解釋 鈎 (鈎) ō 懸挂或探取東西用的器具,形狀彎曲,頭端尖銳:鈎子。秤鈎兒。火鈎子。 形狀像鈎子的:蠍的鈎子。鈎針。 漢字筆形之一(亅、乛、乚、??、??、??、乙等)。 用鈎形物搭、挂或探取:鈎住樹枝
- 止的解釋 止 ǐ 停住不動:止步。截止。 攔阻,使停住:止痛。禁止。 僅,隻:止有此數。不止一回。 古同“趾”,腳;腳趾頭。 行起 筆畫數:; 部首:止;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鈎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比喻制止或阻止
由“鈎”(彎曲的金屬器具)和“止”(停止)組成,字面意為用鈎子阻攔物體,引申為通過強制手段使事物停止。例如在策略或行動中強行中斷某進程。
二、具體釋義與文獻用例
- 拘留、扣留
在古代文獻中,“鈎止”多指通過權力手段拘禁或扣押人或財物。例如:
- 《漢書·鮑宣傳》記載:“使吏鈎止丞相掾史,沒入其車馬”,描述官員被扣留的場景。
- 《新唐書·裴度傳》提到商人因債務被“鈎止”,牽連數十人受刑。
三、字形與字義分解
- 單字解析
- 鈎:指彎曲的器具(如秤鈎),也指漢字筆畫(如“亅”),或引申為探究(如“鈎玄”)。
- 止:表示停止、阻攔,如“止步”“禁止”。
四、其他說明
該詞在部分文獻中寫作“鈎止”,屬于異體形式,但含義一緻。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抽象制止還是具體拘押行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鈎止的意思
鈎止(gōu zh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鈎子抵住、挂住使停止。
拆分部首和筆畫
鈎止的部首是鈎(钅)和止,其中鈎的部首是钅,止的部首是⾏,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鈎止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篆書,後來經過演變和簡化成為現代的字形。在繁體字中,鈎止的寫法依然是「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鈎止的字形有所不同。其篆書寫法為「钅⽥」,而隸書寫法為「⿰金⽕」。
例句
1. 借助一根鈎子,他鈎止了搖擺不定的繩子,使其停止晃動。
2. 他用大力一腳,鈎止了門的縫隙,使得門無法打開。
3. 這個機關裝置可以鈎止輪子,防止車輛滑落。
組詞
鈎心鬥角、鈎宇宙之心、紛争不止、止戈為武
近義詞
鈎挂、鈎扣、抓住、固定
反義詞
放開、釋放、放下、松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