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raction]∶用一個式子被另一式子除表示出的商
(2) [mark;grade]∶評定成績或勝負時所記的分兒的數字
(3) [honor]∶中等或高等學校授予優秀生的學分、學銜或獎勵
(1).規定人數,分任職務。指軍隊的組織編制。《孫子·勢篇》:“凡治衆如治寡,分數是也。” 李贽 注:“分,謂偏裨卒伍之分;數,謂十百千萬之數各有統制,而大将總其綱領。”《淮南子·本經訓》:“計人多少衆寡,使有分數。築城掘池,設機械險阻以為備。”《晉書·孝友傳·庾衮》:“分數既明,號令不二。”
(2).指區分部署。《晉書·傅玄傳》:“農以豐其食,工以足其器,商賈以通其貨。故雖天下之大,兆庶之衆,無有遊手。分數之法,周備如此。”
(3).數量;程度。 唐 元稹 《中書省議賦稅及鑄錢等狀》:“臣等約計天下百姓有銅器用度者,分數無多,散納諸使,斤兩蓋寡。” 宋 王安中 《清平樂·和晁倅》詞:“花時微雨,未減春分數。”
(4).指比例。 宋 蘇轍 《乞廢忻州馬城池鹽狀》:“其鹽夾硝,味苦,人不願買。故自四五年來作分數抑賣與舖戶。”
(5).評定成績或勝負時所記分的數目。 甘鐵生 《“現代派”茶館》:“我們考,憑分數,憑本事。”
(6).數學名詞。表示是一個單位的幾分之幾的數。
(1).法度;規範。《三國志·魏志·劉劭傳》:“文學之士嘉其推步詳密,法理之士明其分數精比。”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接識》:“法制之人,以分數為度,故能識較方直之量,而不貴變化之術。”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它如 管輅 之蔔, 華佗 之醫……莫不皆然,後人失其分數,思議不及,遂加傅會,以為神授。”
(2).猶天命,天數。 明 徐渭 《又啟諸南明侍郎》:“伏念 渭 小人,立身無狀,堕囚有年,等諸分數,愛6*欲其生不勝惡欲其死之多。”《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誰知這人生在世,原來不止於一飲一啄都有前定,就是燒一根柴,使一碗水,也都有一定的分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分數漢語 快速查詢。
分數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型詞彙,其核心概念可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一、數學概念定義 分數在數學中表示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寫作$frac{a}{b}$形式,其中$a$為分子,$b$為分母。該定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被明确記載為"用一個式子表示整體平均分成若幹份後的部分值"【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九章算術》的"方田章"最早系統闡述分數運算規則,提出"實如法而一"的分數定義原則【來源:中國古代數學典籍《九章算術》】。
二、社會應用範疇
三、語言學演變特征 《漢語大詞典》記錄該詞從古代"分取爵位"的本義,經宋代數學著作的術語轉化,至明清時期衍生出考核評比的現代語義。清代《說文解字注》特别強調"分而數之,故曰分數"的構詞邏輯【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分數”是一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分數是表示整體一部分的數,形式為$frac{a}{b}$(或a/b),其中:
示例:$frac{3}{4}$表示将整體分成4等份,取其中3份。
考試或競賽中的得分
如“他的數學分數是95分”,表示成績或評價結果。
比例或程度描述
如“成功概率隻有五分之一”,用分數$frac{1}{5}$量化可能性。
音樂術語
如4/4拍表示每小節有4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
分母為何不能為0?
分母為0時,表示将整體分成0份,邏輯上無意義,數學中定義為“未定義”。
分數與小數關系?
所有分數均可轉換為有限小數或無限循環小數,如$frac{1}{4}=0.25$,$frac{1}{3}=0.overline{3}$。
敗國蚌硯班位暴敵邊蕃不挑之祖不為倡言檮昧呆才燈火管制德洋恩普調幹诶笑二袁返鄉團分非風災亘屏瞽辭驩愉活泛和熊驕宕潔清就緒脊線機制踽涼康荒空頭告身昆彌狸頭竹卵塔末上難極女褲鷗情偏擔兒淺蹙鉗口謙損清瑟勤劬泉骨權假熱電熱忽喇煞有實緻鄋瞞儓佟天放田稺外埠文面相如草栙雙小敗吸華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