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徵的意思、無徵的詳細解釋
無徵的解釋
1.沒有證明;沒有實據。《文選·左思<三都賦>序》:“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劉逵 注:“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 宋 王谠 《唐語林·文學》:“舉之《春秋》,則明白而有實;合之 左氏 ,則叢雜而無徵。”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府縣·立碑》:“《南史》 裴松之 曰: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以為諸立碑者,宜悉令言上為朝議所許,然後聽之,庶可以防遏無徵,顯彰事實。”參見“ 無徵不信 ”。
2.沒有征兆或迹象。《法苑珠林》卷三:“診候無徵,雩祈失効。”
詞語分解
- 無的解釋 無 (無) ú 沒有,與“有”相對;不:無辜。無償。無從(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無度。無端(無緣無故)。無方(不得法,與“有方”相對)。無非(隻,不過)。無動于衷。無所適從。 有 筆畫數:; 部首
- 徵的解釋 徵 ǐ 古代五音之一,相當于簡譜“”。 徵 ē 見“征”③徵⑦。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無徵”的漢語詞典釋義
“無徵”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由否定副詞“無”與名詞“徵”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缺乏證據、無可驗證或沒有應驗。以下從詞典學角度詳細解析:
一、核心釋義
- 字面拆解:
- 無(wú):表示“沒有”、“不存在”。
- 徵(zhēng):本義指“驗證”、“證明”、“征兆”、“證據”。在此語境下,主要指“可驗證的事實”、“确鑿的證據”或“可應驗的征兆”。
- 整體含義:
- 缺乏證據或依據: 指言論、說法、事件等沒有事實或文獻作為支撐,無法被證實。例如:“其說無徵,難以采信。”
- 沒有應驗的征兆: 指預言、推測或期待的事情沒有出現相應的迹象或結果。例如:“占卜無徵,事遂不成。”
- 引申為不可靠、不确實: 形容事物或信息缺乏可信度。
二、詞源與典籍出處
“無徵”一詞曆史悠久,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言論或事物的真實性需有據可考:
- 《論語·八佾》: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此段雖未直接使用“無徵”,但“不足徵”即“證據不足”,是理解“無徵”的重要語境【參考《論語》】。
- 《漢書·藝文志》: “仲尼有言:‘禮失而求諸野。’方今去聖久遠,道術缺廢,無所更索,彼九家者,不猶愈于野乎?若能修六藝之術,而觀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長,則可以通萬方之略矣。” 其中隱含對“無徵”之說的批判,強調需有據可依【參考《漢書》】。
-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 “傳聞而欲偉其事,錄遠而欲詳其迹,于是棄同即異,穿鑿傍說,舊史所無,我書則傳。此訛濫之本源,而述遠之巨蠹也。” 批評史家記載“無徵”之事導緻訛誤【參考《文心雕龍》】。
三、用法與示例
- 作謂語: 直接描述事物狀态。
例:此說雖奇,然無徵,恐為臆測。
- 作定語: 修飾名詞,強調其不可靠性。
例:書中收錄部分無徵之說,讀者當審辨之。
- 固定搭配: “無徵不信”(沒有證據則不可信),出自《禮記·中庸》:“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無據、無憑、虛妄、荒誕、子虛烏有。
- 反義詞: 有徵、有據、确鑿、可信、信而有徵。
五、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無徵”的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學術讨論或書面語中,用以強調論證的嚴謹性。其含義仍保留古義,核心始終圍繞“證據缺失”這一概念,體現中華文化對“實證精神”的重視。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無徵”詞條釋義。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對“徵”字的詳細解析。
- 《論語》(中華書局點校本) - 典籍原文。
-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 典籍原文。
- 《文心雕龍》(範文瀾注本) - 典籍原文及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
“無徵”(也寫作“無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沒有證明或實據
- 指缺乏事實依據或證據支持,常用于描述言論、觀點缺乏驗證。例如:
- 《文選·左思<三都賦>序》中提到“於義則虛而無徵”,指内容空洞無據。
- 宋代王谠《唐語林·文學》中批評某些論述“叢雜而無徵”,即雜亂且無實證。
2.沒有征兆或迹象
- 指事物發生前毫無預兆,強調突然性。例如:
- 《法苑珠林》中“診候無徵”描述疾病無迹可循。
- 現代用法如“夏雨毫無征兆地來臨”。
用法與補充
- 語境:多用于書面表達,常見于文學、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
- 注意:古漢語中“徵”與“征”常通用,但現代漢語多簡化作“征”。
若有具體語境需求,可結合實例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懊喪鄙言鹁鸪材良超朗成因翅楞楞赤實楚樊隄岸丁字梁東嘉端醇蜚屍諷興覆棋高自标置鬼胡由股掌之上桁渡滑汏懷慕回音胡唚驚鸾景陽井近鄰棘田九鳸蘭薰擂石車良桐脈散貓貍盟兄弟虐饕漂絖朅來青陵台寝陵起葶棄移旗仗拳師去婦搔憂生地生龍活虎身無寸縷蛇盤鬼附蝕昴水宿四對貪慢天紳通滙文貝黠了閑竄小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