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意忘形的意思、得意忘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意忘形的解釋

[slap-happy be lost in exhilaration] 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态

詳細解釋

(1).《晉書·阮籍傳》:“嗜酒能嘯,善彈琴。當其得意,忽忘形骸。”謂因高興而物我兩忘。後以“得意忘形”形容高興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元 鮮于必仁 《折桂令·畫》曲:“手掛掌坳,得意忘形,眼興迢遙。”《官場維新記》第六回:“ 袁伯珍 弄得得意忘形了。” 沙汀 《在祠堂裡》:“當他向他的同事問詢了幾句以後,他就更加嚷叫得口沫亂飛,顯出一種得意忘形的神态。”

(2).謂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宋 歐陽修 《試筆·李邕書》:“餘雖因 邕 書得筆法,然為字絶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得意忘形”是一個常用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形容人因過度得意而失去常态,表現為忘乎所以、舉止輕浮,通常含貶義。核心含義強調“因情緒失控導緻行為失當”,如提到“形容淺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興得控制不住自己”。


二、出處與演變

  1. 原始出處
    源自《晉書·阮籍傳》中“當其得意,忽忘形骸”,原指魏晉名士阮籍等人在精神超脫時不受世俗禮教束縛的狀态。
  2. 語義演變
    現代多用于貶義,側重指因得意而失态,與原典的超然意境不同。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詞彙

近義詞 反義詞
忘乎所以、趾高氣揚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自鳴得意、得意洋洋 謙虛謹慎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多用于批評缺乏自控力的行為,建議結合語境判斷褒貶。例如,古時“得意忘形”可表達藝術創作中的忘我境界(如提及的“得意忘象”),但現代已較少用于此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意忘形一詞意思

得意忘形是指某人由于過分驕傲或高興而失去理智或忘記自己的本分。當一個人過于得意或自滿時,往往會掉以輕心或忽略自己的責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得意忘形這個詞可以分解為三個部首和十一個筆畫。它的部首分别是「得」、「心」和「忄(忙)」,分别表示得到、内心和心忙忙。在拆分筆畫方面,「得」字由五個筆畫組成,「意」字由七個筆畫組成,而「忘」字由五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

得意忘形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最早見于北宋作家蘇轼的《冬日飲冰室詩》中。在繁體字中,得意忘形的寫法與簡體字幾乎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得意忘形的字形相對簡單,且沒有太大變化。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的碑文中也可以見到得意忘形的古式字體。

例句

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使用,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在獲得冠軍後得意忘形,開始忽視自己的團隊成員的意見。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得意忘形這個詞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形成新的詞組,如得意揚揚、得意洋洋等。在意義上,得意忘形與驕傲自滿、自大等詞語有一定的近義關系。而反義詞則可以是謙虛謹慎、有所顧忌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