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发意的意思、发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发意的解释

(1).产生某种意念。 晋 道安 《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序》:“从始发意,逮一切智曲成决,著八地无染,谓之智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游庐山》:“僕初入 庐山 ,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见,殆应接不暇,遂发意不欲作诗。”《元典章·户部六·伪6*钞》:“据 石治民 所招,即係自行发意雕板印造伪6*钞。”《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自从 姜氏 居庄,伺候的人虽然不敢欺心侮慢,只是欠了体贴,老人家自己不发意梳梳头,旁人便也不强他。”

(2).表现心意。 张彦远 《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与梁武帝论书启》:“所奉三旨,伏循字迹,大觉劲密。窃恐既以言发意,则应言而新,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意得谐称,下情欢仰,寳奉愈至。”

(3).犹提议。 宋 梅尧臣 《双羊山会庆堂记》:“初余一发意,吾乡孝子义士咸助以资。”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发意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发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产生某种意念
    指内心萌生某种想法或意图。例如: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提到游览庐山时因景色震撼而“发意不欲作诗”;《元典章》中记载有人“自行发意雕板印造伪钞”。这一用法在古籍中常见,强调主观意愿的起源。

  2. 表现心意
    指通过言行传达情感或态度。如南朝陶弘景在书法评论中提到“以言发意,手随意运”,说明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此义项多用于艺术或文学创作中,强调外在表现与内在情感的统一。

  3. 犹提议
    指提出建议或倡议。宋代梅尧臣在《双羊山会庆堂记》中写道“初余一发意,吾乡孝子义士咸助以资”,即通过提议获得支持。

二、古籍例证

三、现代应用

现代语境中,“发意”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文学或学术讨论中,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指向(如心理活动、情感表达或提议行为)。例如:“他发意创作一幅山水画”可理解为“萌生创作意图”。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籍、词典及文学用例,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发意的意思

“发意”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表达或传递自己的意思或想法。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发意”的拆分部首是“发”和“心”,其中“发”是左右结构,表示头发的“发”,“心”则表示心思。它由8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发意”作为一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字的使用。繁体字为「發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是,“发意”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相似,都是由“发”和“心”组成。

例句

1. 我通过画画来发意。

2. 我想给你写一封信,以便更好地发意。

组词

1. 发自内心

2. 发表意见

3. 发号施令

4. 发言权

近义词

表达、说明、传达

反义词

暗示、含糊、隐瞒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