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饷的意思、奉饷的詳細解釋
奉饷的解釋
(1).俸饷。奉,通“ 俸 ”。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一》:“臣聞 越 卒不下數十萬人。所以入者五倍,乃足挽車。奉餉不在其中。”
(2).饋贈。 宋 蘇轼 《龍尾硯歌》引:“奉議郎 方君 彥德 ,有龍尾大硯,奇甚,謂餘若能作詩少解前語者,當奉餉。”
詞語分解
- 奉的解釋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舉杯祝酒)。奉獻。奉祀。奉承(恭維,讨好。“承”讀輕聲)。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為圭臬(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奉行故事(按老規定辦事)。 敬辭,用于自己的舉動涉
- 饷的解釋 饷 (餉) ǎ 同“飨”。 舊時指軍警的薪給(?):關饷。糧饷。饷銀。 筆畫數:; 部首: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奉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1. 俸祿、薪饷(通“俸”)
“奉”在此處為通假字,通“俸”,指官員或服役者的薪俸。例如《漢紀·武帝紀一》記載:“臣聞越卒不下數十萬人……奉餉不在其中”,意為士兵的俸饷未被包含在開支中。該用法多見于漢代文獻,強調官方發放的報酬。
2. 饋贈、贈禮
宋代蘇轼在《龍尾硯歌》序言中提到友人方彥德以龍尾硯相贈時寫道:“當奉餉”,此處引申為贈送貴重物品。此含義多用于文人交往或禮節性饋贈場景。
注意:該詞現代已極少使用,常見于古籍或特定曆史語境。其核心語義均與“給予”相關,但具體指向需結合上下文區分是俸祿還是贈禮。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奉饷(音fèng xiǎng)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意思是恭敬地送上物品或金錢作為貢品或禮物。這個詞的構成部分是“奉”和“饷”。
【奉】的部首是“大”,有8畫。它的含義是恭敬地獻上或遵從。這個字可以用在很多詞語中,如“奉獻”、“奉行”等。
【饷】的部首是“食”,有9畫。它的意思是給予食物或金錢供其食用。這個字還可以在其他詞語中出現,例如“饷恩”、“饷銀”等。
《奉饷》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朝廷或貴族會以物品或金錢作為饋贈,以表示對他人的尊敬和恭敬。這種行為被稱作“奉饷”。
在繁體字中,奉饷的寫法和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差異。
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是在古代,奉饷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奉饷的例句:
1. 他奉饷了貴族,以表示敬意。
2. 她甘願奉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幫助他人。
除了奉饷,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奉獻”、“奉送”等。
奉饷的近義詞可以是“進獻”、“貢獻”等,反義詞可能是“索取”、“搶奪”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