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空混沌;漫無涯際。《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鴻洞,莫知其門。” 高誘 注:“皆無形之象。” 唐 柳宗元 《天對》:“東西南北,其極無方,夫何鴻洞,而課校修長。”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豈有乾坤斡運,元氣鴻洞,反不能聚而上升,成至尊之主宰哉!”
融通,連續貌。《淮南子·原道訓》:“靡濫振蕩,與天地鴻洞。” 高誘 注:“鴻,大也。洞,通也。”《文選·王褒<洞箫賦>》:“風鴻洞而不絶兮,優嬈嬈以婆娑。” 李善 注:“鴻洞,相連貌。”
“鴻洞”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鴻洞”的兩種核心含義均與古代哲學和文學中對宇宙、自然現象的抽象描述相關,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淮南子》《天對》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注解。
《鴻洞》是指一個神秘而廣闊的空間或領域,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深遠、開闊。
《鴻洞》的拆分部首是鳥(鳥字旁),筆畫數為13畫。
《鴻洞》這個詞的來源于古代民間傳說。人們認為鳥能飛得極高,因此它們可以探索到人難以到達的地方。相傳鳥在山巅之上有個洞,是連接天地的通道,稱之為“鴻洞”。
《鴻洞》這個詞的繁體字是「鴻洞」。
在古代,「鴻洞」的寫法有時會采用「鴻窟」或「蟲窟」,以窟來表示神秘而深遠的地方。
1. 他決定踏進那個未知的鴻洞,探索其中的秘密。
2. 她站在山頂,俯瞰着鴻洞,仿佛能看見無垠的宇宙。
3. 這個地方被譽為鴻洞,因為它的美景令人歎為觀止。
洞壑、洞穴、洞口、洞察
天際、天穹、無垠、宇宙
塵世、封閉、狹隘、有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