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魚忘荃的意思、得魚忘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魚忘荃的解釋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荃”亦作“ 筌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成玄英 疏:“筌,魚笱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繫係兔腳,故謂之蹄。此二事,譬也。”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郭沫若 《新舊與文白之争》:“我們讀書求學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得魚忘荃(dé yú wàng quán)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意蘊的成語,其核心釋義為“達到目的後忘記憑借工具”,典出《莊子·外物》篇:“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原指捕魚者獲得魚後便舍棄竹制的捕魚器具(即“荃”),後引申為三種語義維度:

  1. 本義與哲學隱喻

    在道家思想體系中,該成語被莊子用以闡明“工具與目的”的辯證關系。如同《莊子集釋》所釋:“言必寄理以诠妙,既得妙而忘诠”,強調人在領悟真理後應超越具象手段的局限。這一思想與“得意忘言”共同構成道家認識論的重要命題。

  2. 現代語義擴展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比喻成功後就忘了賴以成功的事物或條件”,多用于警示不可背棄根本或忘恩負義的語言場景,如科研領域取得突破後忽略基礎理論支撐的行為。

  3. 文化流變考據

    據《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考證,“荃”通“筌”,先秦時期特指竹編漁具。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注疏中已明确其雙關語義:既指具體捕魚工具,亦指認知過程中的媒介符號。

權威文獻參考:

(注:為符合學術規範,建議讀者通過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或專業辭書出版社官網核查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得魚忘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1. 基本釋義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本的憑借或工具。“荃”通“筌”,指捕魚用的竹器。該成語常含貶義,強調成功後忽視幫助或依賴的事物。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莊子以捕魚工具“荃”和捕兔工具“蹄”為喻,說明工具僅是手段,但成功後不應忘記其作用。

  3. 用法與示例

    •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批評過河拆橋的行為。
    • 示例:郭沫若曾引用:“我們讀書求學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4. 近義詞與延伸
    常見近義詞包括“過河拆橋”“兔死狗烹”。需注意與“得魚忘筌”為同一成語的不同寫法,因“荃”與“筌”通假。

  5. 深層寓意
    莊子借此強調“得意忘言”的哲學觀,即領悟真意後需超越形式束縛,但後世多用于諷刺功利性遺忘。

别人正在浏覽...

谙憶阿嫂備邊北大荒編發便民房撥拉勃然殘損雠敵雠憾的正吊審分服逢世膚革蓋阙宮楊廣義相對論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含蓼問疾好缺嘩讦黃梅花歡洽嘉靖七子鑒亮鯨波鼉浪獧黠局察攬長工浪聲浪氣磊嵬留軍壁邺慢行慢葬梅花三弄門橹面對密度磨刀水南北對話内署平陳批隙導窾破鑒起舵青蠅染白秋蟫齊正讓生任兵韶春識藝宿問衛冕五性鮮涼小靥翕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