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魚忘荃的意思、得魚忘荃的詳細解釋
得魚忘荃的解釋
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借。“荃”亦作“ 筌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成玄英 疏:“筌,魚笱也,以竹為之,故字從竹。亦有從草者,蓀荃也,香草也,可以餌魚,置香於柴木蘆葦之中以取魚也。蹄,兔罝也,亦兔弶也,以繫係兔腳,故謂之蹄。此二事,譬也。” 三國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之十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 郭沫若 《新舊與文白之争》:“我們讀書求學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詞語分解
- 得的解釋 得 é 獲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恘 )。得便。得力。得濟。心得。 適合:得勁。得當(刵 )。得法。得體。 滿意:得意。揚揚自得。 完成,實現:飯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滿足名利的欲望)。 可
- 荃的解釋 荃 á 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亦用以喻國君:荃察(舊時書信中請人原諒的敬辭,“荃不察餘之中情兮”)。荃鑒。荃宰(喻君臣)。 古同“筌”,捕魚的竹器。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得魚忘荃”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
基本釋義
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記了原本的憑借或工具。“荃”通“筌”,指捕魚用的竹器。該成語常含貶義,強調成功後忽視幫助或依賴的事物。
-
出處與典故
源自《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莊子以捕魚工具“荃”和捕兔工具“蹄”為喻,說明工具僅是手段,但成功後不應忘記其作用。
-
用法與示例
-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多用于批評過河拆橋的行為。
- 示例:郭沫若曾引用:“我們讀書求學的,要在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
近義詞與延伸
常見近義詞包括“過河拆橋”“兔死狗烹”。需注意與“得魚忘筌”為同一成語的不同寫法,因“荃”與“筌”通假。
-
深層寓意
莊子借此強調“得意忘言”的哲學觀,即領悟真意後需超越形式束縛,但後世多用于諷刺功利性遺忘。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得魚忘荃》的意思是指得到了魚而忘記了筝。它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人們在得到某種好處或享受某種樂趣之後,往往會忘記原本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
拆分部首和筆畫:《得魚忘荃》的部首是《⾚》(纟)和《⼭》(山),總共有10畫。
來源:《得魚忘荃》可以追溯到《莊子·齊物論》一書中的故事。故事中,主人公齊物(作者莊子所化身的人物)得到了一條大魚,非常高興地準備烹饪它。正當他忘我地享受魚的美味時,筝上忽然蕩起了樂曲,齊物意識到自己在得魚的同時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筝,于是感到了一種失落和懊悔。
繁體:《得魚忘荃》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常使用「魚」代替「魚」,而「荃」字有時也寫作「茜」。
例句:當我們專注于追求物質利益的時候,往往會忘記了與家人、朋友團聚的重要性,這就像是《得魚忘荃》一樣。
組詞:得到、忘記、齊物、莊子、享受、失落、懊悔
近義詞:得魚忘筝
反義詞:念茲在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