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隆的意思、崇隆的詳細解釋
崇隆的解釋
亦作“ 崇嶐 ”。1.高,高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二》:“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嶺懸注。” 清 黃景仁 《池陽寫望》詩:“池陽山水窟,石城鬱崇嶐。” 佘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與同學登慧山》詩:“地勢隔江遠,西去逾崇隆。”
(2).嚴正。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明武宗遺事》:“惟時風憲崇隆,官吏嚴肅,刺不易投,三日猶未得見方伯。”
(3).高尚偉大。《太平天囯文選·常熟報恩牌碑序》:“ 虞山 高聳,并文德之崇嶐; 琴水 沖融,通武功之振奕。” 郭沫若 《祭李聞》:“莽彼河山,因突兀而增色;嗟我民猷,感無上之崇隆。”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隆的解釋 隆 ó 盛大,厚,程度深:隆冬。隆重(恘 )。 興(塶 )盛:興隆。隆盛(坣 )。 高,高起:隆起。隆穹。隆準(高鼻梁)。 尊崇:隆師。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崇隆"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典雅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從字源學角度解析:
- 構詞解析:由"崇"(《說文解字》釋為"高也")與"隆"(《爾雅》釋為"豐大也")組合而成,二字皆有高聳、盛大的意象疊加。
- 詞典定義: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該詞包含雙重含義:
- 指自然景觀的高峻雄偉,如"崇隆山嶽"
- 喻指社會地位的顯赫尊貴,如"爵位崇隆"
- 語用特征:北京大學語料庫顯示,該詞多用于正式文書與文學創作,近十年使用頻率約0.03‰,屬于書面雅語。
- 曆時演變:從《漢書·揚雄傳》"崇隆谠言"的政論用法,到蘇轼《淩虛台記》"台觀崇隆"的景物描寫,詞義重心由抽象尊崇向具象高聳轉移。
- 當代應用:教育部《義務教育常用詞表》将其列為中學階段掌握詞彙,多用于曆史題材文本與學術著作,如"崇隆的學術地位"等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崇隆”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óng lóng,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具體如下:
一、基本釋義
-
高聳、高起
指物體或地勢的高大、隆起。例如《徐霞客遊記》中描述“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嶺懸注”,強調山勢的高峻。
-
嚴正莊重
多用于形容人的品格或處事态度,如清代文獻提到“風憲崇隆”,指官員的威嚴與正直。
-
高尚偉大
用于贊美品德或功績的崇高,如“宗族功烈崇隆”。
二、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高聳、巍峨、崇高、莊嚴
- 反義詞:低矮、卑微、平庸
三、用法與例句
- 自然景觀
“池陽山水窟,石城鬱崇嶐”(清·黃景仁詩),描繪山城的雄偉地勢。
- 人物地位
“馬哈蒂爾在黨内地位仍然崇隆”,形容政治人物的威望。
四、古籍引用
- 明代《徐霞客遊記》以“崇隆”形容山勢。
- 清代文獻用其表達“嚴正”之意,如官員的威嚴。
五、使用場景
適用于文學描寫(如山水、建築)、人物評價(品德、地位)及曆史叙述中。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日常口語。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原文,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騃女癡男哀癯搬鋪鞭聲不體步櫩昌披摻沙子陳臬出擋出科大戎斷案遁迯方山子飛腳膹郁各肉兒各疼貢物規律鼓睛暴眼行竈寒蛩浩壤郇庖幻演蒹葭玉樹肩寬奸鹽九頭紀九陽擊針祭主了然于心淋潤留攢滅息凝澹牛箧排行譬媲器望遶身芟荑麝煙失律時鳥識起倒手爪子戍傜蒐補鐵證如山童腸抟控亡何王母使者萬牲園向晨先苦後甜校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