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鋒稜 ”。1.指物體的鋒芒、棱角。 宋 司馬光 《怪石》詩:“圭角老龍脊,鋒稜秋劍鋏。” 清 曹寅 《硯山歌》:“按圖絶似小 岱嶽 ,背腹渾厚無鋒稜。” 葉聖陶 《登雁塔》:“那石碑經曆了一千四百多年,文字還很完整,筆畫還有鋒棱,可見石質之堅緻。”
(2).淩厲的氣勢。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大抵總憲戇直淩人……又未嘗不稍斂其鋒棱。”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官大踧踖,鋒稜頓減。”
(3).指剛直方正,氣勢淩厲。 清 曾國藩 《祭湯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調其舌。君則不然,喙剛如鐵。鋒稜所值,人誰女容?” 宋晶如 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剛方之意。” 臧克家 《自白》詩:“百煉的鋼條鑄成了我的骨頭,那麼堅韌,又那麼的鋒棱。”
(4).氣勢(直逼)。《誠意伯文集》卷一附《誠意伯次子閣門使劉仲璟長史傳》:“年二十八,師事 石樓子 ,明志式慮,鋒稜古人。”
見“ 鋒棱 ”。
“鋒棱”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綜合解釋,結合不同語境下的用法:
物體的鋒芒與棱角 指物體表面尖銳的邊角或鋒利的輪廓。例如葉聖陶在描述石碑時提到“筆畫還有鋒棱”,強調石碑刻字棱角分明的質感。宋代司馬光《怪石》詩中的“鋒稜秋劍鋏”也以劍刃比喻石頭棱角銳利。
淩厲的氣勢 形容人或事物具有鋒芒畢露的威懾力。如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中“官大踧踖,鋒稜頓減”,描述官員收斂鋒芒的狀态。杜甫詩句“鋒棱瘦骨成”(《房兵曹胡馬詩》)則用“鋒棱”形容駿馬骨相如刀削般淩厲,凸顯其神駿。
剛直方正的性格 引申為人的品格剛正不阿、氣勢逼人。清代曾國藩《祭湯海秋文》提到“喙剛如鐵”,即通過“鋒棱”暗喻人物性格的剛直。
提示:該詞多用于文學性描述,現代口語中較少出現。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滬江詞典或杜甫詩作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