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惑志的意思、惑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惑志的解釋

(1).疑心。《論語·憲問》:“夫子固有惑志於 公伯寮 。” 朱熹 集注:“言其有疑於 寮 之言也。”

(2).惑亂之心。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将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于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惑志”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疑心
    指因他人言行或外界影響而産生的懷疑、不确定心理。例如《論語·憲問》中記載:“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意為孔子曾對公伯寮的言論産生過疑慮。朱熹在注釋中進一步說明“惑志”即“有疑于寮之言”(對公伯寮的話存疑)。

  2. 惑亂之心
    指因迷惑、混亂而産生的錯誤觀念或思想。如班固《東都賦》中提到的“以變子之惑志”,即通過陳述史實來糾正聽者的錯誤認知。


二、語境與用法


三、例句參考

  1. 《論語·憲問》
    “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 → 孔子因公伯寮的言論産生疑慮。
  2. 班固《東都賦》
    “監于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 通過清明之理來改變聽者的迷惑思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背景,可參考《論語》注釋或漢代文學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惑志》的意思

《惑志》是一個詞語,意思是迷惑、困惑人的心智,使人産生疑惑、無法決斷或判斷事物。這個詞多用于形容思維受到幹擾或困擾的狀态,也可以表示迷失思想方向。

拆分部首和筆畫

《惑志》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言,心表示該字與人的心理狀态相關,言表示與語言和思維相關。

《惑志》共有11個筆畫,組成部分包括「㇆」、「十」、「一」、「丶」、「亅」。

來源

《惑志》一詞源自古代漢語,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後經過演變和傳承,成為現代漢語中常見的詞語。

繁體

《惑志》的繁體字為「惑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惑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具體為「惑誌」。

例句

1. 深陷于他人的言辭之中,我感到十分惑志。

2. 在這個紛繁的世界中,很容易被各種信息所惑志。

組詞

1. 迷惑:意思是使人陷入困惑、迷失方向。

2. 心思:表示思考、心思。

3. 猶豫:意思是對某個問題或決策無法做出明确的選擇。

近義詞

1. 困惑:表示思維陷入混亂、無法解決問題。

2. 迷失:意思是失去方向、不知所措。

反義詞

明确、明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