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鹣鲽的意思、鹣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鹣鲽的解釋

(1).比翼鳥和比目魚。比喻交往密切的朋友或相親相愛的男女。 宋 王安石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惟子予所嚮,嗜好比鶼鰈。”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薰蕕合器,臭味差池;鶼鰈同羣,蹉跎不狎。”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 孔 與尊府親戚,一也;與弟有鶼鰈之好, 孔 所深知,二也。”

(2).《史記·封禅書》:“古之封禪……東海緻比目之魚,西海緻比翼之鳥,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後因以“鹣鰈”代指海外進貢的珍異。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詩之三:“喁喁鶼鰈波濤阻,獨有聯翩天馬來。” 清 林則徐 《祭海神文》:“除十洲澄鏡之時,有重譯獻琛之盛。方謂來同鶼鰈,何妨番舶之如林;誰知毒恣鴆梟,漸緻蠻煙之成市。”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鹣鲽是漢語中用以比喻夫妻感情深厚的經典典故,其詞源可追溯至古代兩種生物的特性組合。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鹣”指代傳說中的比翼鳥,《爾雅·釋地》記載“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鹣鹣”,此鳥僅具單目單翼,雌雄相依方可翺翔;“鲽”則指比目魚,《史記·封禅書》注疏載“東海有比目魚,不比不行”,描述其雙目分生兩側,需兩魚相貼才能遊動。

該詞在語言學層面呈現三點核心特征:

  1. 構詞法:屬并列式複合詞,通過兩種生物的共生特性疊加,強化“不可分離”的意象
  2. 語義演變:從《爾雅》《史記》的生物學特指,經《漢書·揚雄傳》“鹣鲽雙雙”的文學化運用,最終定型為婚姻倫理符號
  3. 語用範疇:多用于婚慶文書、詩詞對聯等正式場合,如清代沈複《浮生六記》中“鹣鲽情深”的表述

現代漢語權威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标注其使用禁忌:該詞僅適用于明媒正娶的配偶關系,不適用于非婚伴侶,這一限定源自其承載的禮制文化内涵。北京大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則從語用頻率角度指出,該詞在現代口語中已趨式微,主要保留于書面語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鹣鲽”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常用來形容夫妻情深或親密無間的關系。以下為詳細解釋:

1.單字釋義

2.組合含義

“鹣鲽”合稱時,借比翼鳥與比目魚的特性,比喻夫妻恩愛、形影不離。例如成語“鹣鲽情深”,即形容伴侶間深厚的情感聯結。

3.文化背景

該詞源自中國古代典籍,如《爾雅》《史記》等均有相關記載。兩種生物因獨特的生存方式成為傳統文化中忠貞愛情的經典意象,常見于詩詞與文學作品中。

4.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表達或祝福語,如:“二人鹣鲽相依,走過半生風雨。”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非親密關系。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滿路崩沮筆戰哺糟歠漓草船長天成埶調禦第一把交椅遁邁惰侈煩濫封纏謌詠構合逛蕩寡狹鴻濛混廁精景競骛決詞庫丁老少楞子兩廣丘陵盧扁毛段茂彥弭謗熐蠡泯然南陌鬧咳咳年頭月尾剽戮诮譏起點勸侑軟布兜三時上農夫砂子身瑞神崖十二辰食挂水引餅疏率隋侯之珠歲晏縮節貼絨剔秃團香翔趨鮮茂衺僻稀豁細柳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