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順應節奏。《逸周書·官人》:“心氣華誕者其聲流散,心氣順信者其聲順節。”
(2).順從節令;依照時令。 漢 焦贛 《易林·乾之姤》:“仁政不暴,鳳凰來舍。四時順節,民安其處。”《宋書·謝靈運傳》:“寒燠順節,隨宜匪敦。”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晏應制探得魚字》詩:“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 宋 王安石 《上李仲偃運使啟》:“伏惟順節自壽,副人所瞻。”
“順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順應節奏
指事物或行為與節奏、韻律相協調。例如《逸周書·官人》提到“心氣順信者其聲順節”,強調内在狀态與外在表現的和諧統一。
順從節令/依照時令
強調遵循自然規律或季節變化。如《宋書·謝靈運傳》中“寒燠順節,隨宜匪敦”,指根據氣候調整生活起居。
遵守禮節,恪守規矩
古籍引用
現代例句
“順節”既可指自然層面的“順應節奏/時令”,也可作為社會規範層面的“遵守禮節”。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逸周書》《禮記》等古籍原文。
順節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順應節令、順從規矩、順着情理辦事等含義。它是一個褒義詞彙,表示一個人或事物能夠恪守原則、守紀律、遵循規定,不偏離正确的道路。
順節的部首是頁(yè)字旁,由左右兩橫構成。它的筆畫數為12,逐筆為搭、橫、豎、橫、橫、豎、豎、豎、橫、豎、橫、橫。
順節一詞的來源較為簡單,就是由“順”和“節”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順表示順應、遵循、順從等意思,節表示規矩、規定、儀式等含義。在繁體字中,順節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順節」。
在古代,順節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除了結構和形态上有些許差異。具體而言,古時候的順節字中“節”的下半部分被寫成“刂”。這種寫法源于古代雕刻方式,而今天則更常見于少數民族的字體使用。
1.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要順節不順變,按時完成作業。
2. 在企業中,員工順節遵紀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團隊凝聚力的前提。
守節、違節、禮節、節儉、節日、守時等。
近義詞:守紀、守規、遵守、恪守。
反義詞:違反、不順從、不守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