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保育、教導太子等貴族子弟及未成年帝王、諸侯的男女官員,統稱為保傅。《戰國策·秦策三》:“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 漢 賈誼 《治安策》:“及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嚴,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南史·諸炤傳》:“ 炤 少有高節, 王儉 嘗稱才堪保傅。”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彼保傅、令僕,備位屍素,不克分君父之憂,固當引為己咎。”
(2).教導,輔佐。《新唐書·褚遂良傳》:“自古宗姓無良,則傾敗相仍,公等為我柬賢者保傅之。”
“保傅”是古代中國對貴族子弟及未成年君主進行教養的官員統稱,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定義
保傅指古代負責保育、教導太子、諸侯子弟及未成年帝王的男女官員群體。其職責包括身體養護(“保”)和道德教化(“傅”),源自《大戴禮·保傅》中“保其身體,傅其德義”的分工。
職責與對象
主要服務于皇室及貴族,如《戰國策·秦策三》記載“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反映其對未成年君主的全程監護。賈誼《治安策》提到太子成年後“免于保傅之嚴”,說明其職能具有階段性。
曆史文獻佐證
詞義擴展
除指官職外,亦可作動詞使用,表示“教導輔佐”,如《漢典》釋義中的第二層含義。
制度演變
早期專屬于最高統治階層,後逐漸擴展至諸侯階層。漢代起,該職位多由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官員兼任,成為培養儲君的重要制度。
注:若需查閱完整文獻原文或更多例證,可參考《戰國策》《大戴禮》等典籍,或訪問漢典等辭書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