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桃都山的意思、桃都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桃都山的解釋

傳說中的山名。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紀》《括地圖》:“ 桃都山 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裡,上有金鷄,日照則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桃都山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山,最早見于漢代緯書《河圖括地象》,後常見于志怪文獻。此山被描述為東海仙山,與蓬萊、方丈等并列,山上有盤根三千裡的巨型桃木,樹頂栖息着天雞,每日黎明啼鳴喚醒天下群雞。其名“桃都”源于桃木的驅邪功能,《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人以桃木制符辟邪的習俗,側面印證桃都山在民俗信仰中的神異地位。

在道教典籍中,桃都山被賦予更系統的神話架構。《雲笈七籤》卷二十六将其列為“十洲三島”之外的洞天福地,稱山中住有司夜之神,掌管晝夜更替與時間秩序。唐代類書《藝文類聚》引《玄中記》雲:“桃都山有大桃樹,金雞栖其上,日照則鳴”,這一意象成為後世“金雞報曉”典故的重要源頭。

網絡擴展解釋

桃都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其核心特征和文化意象如下:

一、基本釋義

桃都山是傳說中的神山,最早見于《括地圖》《玄中記》等古籍。其名稱來源于山上巨大的桃樹(“桃都”即指桃樹之都)。

二、主要特征

  1. 巨型桃樹
    山上有盤曲三千裡的大桃樹,樹上有金雞(又稱天雞),日出時金雞鳴叫,引發天下群雞齊鳴。

  2. 鎮鬼門神
    樹下有神荼、郁壘二神,負責捉拿惡鬼,後演變為中國最早的門神形象。

三、文化象征

四、文獻記載

南朝梁代宗懔《荊楚歲時記》引《括地圖》記載:“桃都山有大桃樹,盤屈三千裡,上有金鷄,日照則鳴。”

注:不同文獻對桃都山的地理位置描述不一,多歸于神話範疇,而非現實存在的地理實體。

别人正在浏覽...

雹神悲憫畢身不屑置辯滄漭唱謀長笑長歔粹沖動黏對獄剟刺乏頓風谷風景風製敷袵伏誅該密幹撓高卬高羅官艙國語谷色漢都合影合指洪峰呼抃見危授命驚雷莢隽德鈞禮聊複爾耳立異理智龍函眇默奴客旁期仆歐傾國清識秋旸诠序鵲河槮爽膳羞嗜利贳死壽詞收籴霜漚燧林台資忘機偉節為學曦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