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偾軍的意思、偾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偾軍的解釋

(1).使軍隊覆敗。 唐 陸贽 《請不與李萬榮汴州節度使狀》:“悖謂犯上,敗謂僨軍。”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為人後者不入》:“以其背親從人,故與僨軍亡國者并斥之。”

(2).指潰敗的軍隊。《明史·忠義傳·花雲》:“及 漢 兵敗, 孫 復竊兒走,渡 江 ,遇僨軍奪舟棄 江 中,浮斷木入葦洲,採蓮實哺兒,七日不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偾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使軍隊覆敗
    指因指揮失誤、士氣崩潰等原因導緻軍隊潰敗的行為。例如唐代陸贽的奏狀中提到“敗謂偾軍”,即強調軍事失敗的責任()。
  2. 指潰敗的軍隊
    直接代指戰敗後失去戰鬥力的軍隊,如清代俞樾在文獻中将“偾軍”與“亡國者”并列,突顯其負面含義()。

二、詞源與結構

三、相關詞彙與成語

四、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例如唐代文獻中用于描述軍事失敗責任,清代則擴展至比喻性語境()。

提示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如陸贽、俞樾的原文),建議通過古籍數據庫或權威詞典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偾軍》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偾軍

《偾軍》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調集兵力作戰,擴充軍隊。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偾(fèn)和軍(jūn)。

偾的部首是人,它的筆畫數為9畫。軍的部首也是人,它的筆畫數為6畫。

《偾軍》一詞的來源較為複雜,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在古代文獻中,偾軍常被用來描述國家應對戰争或緊急情況下調集兵力的情景。

在繁體字中,偾軍的寫法為「僨軍」。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多種多樣,關于《偾軍》這個詞的古代寫法,現在尚未有确切的記錄。但可以推測,它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形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
大國會在戰争爆發時立刻偾軍,保衛自己的領土。

相關的組詞包括偾兵、偾備、偾動、偾想等。

近義詞有增兵、調兵,反義詞有減兵、裁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