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印香。 唐 白居易 《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絕賓友見戲十韻》:“香印朝煙細,紗燈夕焰明。”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詞:“緑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參見“ 印香 ”。
“香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解釋
由“香”(香氣)和“印”(印章)組成,比喻文章、書畫等文藝作品品質高超,令人印象深刻。
例如:“這篇散文如香印般令人回味無窮。”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文學、藝術創作或稱贊他人才華,強調作品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曆史淵源
該成語源自古代文人雅士對高雅藝術的推崇,通過香氣與印章的意象,傳遞作品經久不衰的審美價值。
基本定義
指唐代出現的香料模具,用于将香粉壓印成特定字形或圖案,常見于佛教儀式。
例如:李煜詞中“香印成灰”即描述此類香品燃盡後的狀态。
功能與形式
文獻記載
白居易、李煜等詩詞中均有提及,如“香印朝煙細,紗燈夕焰明”(《酬夢得》)。
“香印”既可形容藝術作品的卓越品質,亦指古代香道中的實用工具。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用法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查字典》或《搜狗百科》等來源。
《香印》是一個漢語詞彙,它指的是一種用香粉、果香等制作的印章。在古代中國,人們喜歡用香印來蓋章,以表示其身份、尊貴或宗教信仰。
根據《新華字典》,《香印》可拆分為“香”和“印”兩個字,它們的部首分别是“⺈”和“卩”。其中,“香”的拼音是xiāng,共有9個筆畫;“印”的拼音是yìn,共有9個筆畫。
《香印》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人們使用香粉、果香等材料制作印章,代表個人、家族或宗教的身份和尊貴。繁體字“香印”與簡體字相同,都是“香”和“印”的結合。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香印》為例,根據古代文字的書寫風格,可以将其寫作“香印”,其中“香”字的形狀可能會略有差異,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一緻。
1. 他拿起香印,在合同上蓋上了自己的印章。
2. 經過幾代的傳承,這個香印變得極為珍貴。
1. 香粉:一種用于制作香印的材料。
2. 香爐:用來燃燒香粉的器具。
印章、印鑒
取消、廢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