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冒功受賞。《新唐書·藩鎮傳·李同捷》:“諸将又多張俘首以冒賞。” 宋 王鞏 《甲申雜記》:“ 鐘傳 坐冒賞,貶。”
(2).用作謙詞。 宋 司馬光 《謝賜銀絹表》:“寵踰華袞,既稽首以拜嘉;賜厚百朋,實無功而冒賞。”
“冒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冒功受賞
指通過虛報功勞或誇大功績來獲取獎賞。例如《新唐書》中記載“諸将又多張俘首以冒賞”,說明古代将領常虛報戰果以騙取封賞。
用作謙詞
在特定語境下,表示自謙“無功受祿”。如宋代司馬光在謝表中寫道:“實無功而冒賞”,即表達對賞賜的謙遜态度。
部分現代解釋将“冒賞”引申為“冒險争取賞賜”(如),但這一含義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基于字面的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冒賞”的核心意義圍繞“虛報功勞”和“謙辭”展開,需注意區分古代用法與現代可能的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甲申雜記》等古籍原文。
冒賞是一個動詞詞組,表示出于沖動或追求刺激而冒險行事,尤指不顧危險或不顧後果地去嘗試。
冒賞這個詞是由“冖”和“賞”兩個字形組成。
“冖”是字形的一個部首,表示覆蓋、保護的意思。
“賞”是字形的主體部分,表示獎賞、欣賞的意思。
冒賞的總筆畫數為11畫。
冒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原文為“弗可以危冒以賞也”,意為不能冒險來獎賞。
冒賞的繁體寫法為「冒賞」。
古代漢字寫法中,冒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無論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以“冖”和“賞”這兩個字形組成。例如,在《康熙字典》中,冒賞的寫法為「冒貞」。
1. 我們不應該為了冒賞而不顧一切。
2. 他冒賞一探究竟,結果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3. 她勇敢地冒賞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1. 冒險:表示沖動或刺激的行為。
2. 放肆:表示行為不受限制或自由放縱。
3. 冒昧:表示沖動而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
1. 冒險:表示沖動或追求刺激。
2. 冒昧:表示沖動而不顧他人感受。
3. 沖動:表示本能的、不經思考的行為。
謹慎:表示慎重、小心的态度。
審慎:表示謹慎思考、穩重的行為。
謹防:表示提防、小心預防的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