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好德,好善。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伊餘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
“欣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面的含義:
“欣德”由“欣”(喜悅、贊賞)和“德”(品德、道德)組成,意為“好德、好善”,即對美德和善行的喜愛與追求。該詞最早見于晉代陶潛的《答龐參軍》詩:“伊餘懷人,欣德孜孜。我有旨酒,與汝樂之。”,表達了對友人德行的贊賞與共勉。
成語含義
作為成語,“欣德”強調對他人美德的欣賞,并以此激勵自身修養品德。例如,在社交或教育場景中,可用于表達對他人高尚行為的肯定,如“見賢思齊,欣德于心”。
名字寓意
作為人名時,“欣”象征快樂、積極,“德”代表道德、品行,組合寓意心懷寬廣、德才兼備,寄托了對光明磊落、善良正直品格的期許。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名字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欣德》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對美德或善行的贊美、欣賞、認可和尊敬”。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分别是“欣”和“德”。這個詞體現了人們對于道德美德的欣賞和認同。
《欣德》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欠”和“彳”,部首“欠”表達了對美德的向往,而部首“彳”表達了行為的意義。它的總筆畫數是14劃。
《欣德》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它承載了古代中國人對道德和美德的重視。在古代中國社會中,美德被視為一種高尚的品質,人們注重培養和贊揚具有美德的人。《欣德》這個詞的出現,正是對美德的贊美和稱頌。
《欣德》這個詞的繁體字是「欣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字海》的記載,古時候的《欣德》這個詞的寫法為「欣德」。
1. 我非常欣賞他的善良和誠實,他是一個充滿欣德的人。
2. 他一直以來都以行善積德為己任,是一個值得欣德的榜樣。
3. 道德的欣賞和展現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我們要努力樹立欣德的風尚。
欣賞、美德、善行、贊美、尊敬
贊賞、稱贊、欽佩、贊歎、仰慕
貶低、诋毀、嘲笑、輕視、蔑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