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亩的意思、东亩的详细解释
东亩的解释
谓使田垄东西向。《左传·成公二年》:“ 宾媚人 致赂。 晋 人不可,曰:‘必以 萧同叔子 为质,而使 齐 之封内尽东其亩。’” 杨伯峻 注:“ 晋 在 齐 之西,若 齐 之垄亩多为南北向,则沟渠与道路亦多南北向,於 晋 之往东向 齐 进军,地形与道路有所不利,故 晋 以‘尽东其亩’为媾和条件之一。”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 齐 封惧东亩,亦可惩骄泰。”
词语分解
- 东的解释 东 (東) ō 方向,太阳出升的一边,与“西”相对: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
- 亩的解释 亩 (畝) ǔ 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亩。 田中高处,垄:“居于畎亩之中”。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东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农田的垄亩方向。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背景:
1.基本含义
- 词义:指田垄呈东西方向排列的耕种方式。这一概念与“南亩”(南北向田垄)形成对比,古代根据不同地理条件和需求选择不同的垄亩方向。
- 注音:读音为dōng mǔ,注音符号为ㄉㄨㄥ ㄇㄨˇ。
2.历史典故
- 出自《左传·成公二年》,晋国在与齐国的战争中,曾要求齐国“尽东其亩”,即让全国田垄改为东西向。晋国位于齐国西侧,此举可使晋军东征时道路与田垄方向一致,便于战车行进,属于战略地形控制手段。
- 杨伯峻注释提到,田垄方向直接影响沟渠和道路的布局,进而影响军事行动。
3.实际应用
- 农业角度:古代农田方向常根据水系、地形规划。东西向利于特定区域的灌溉或排水,如平原地区多采用南北向(南亩),而山地、坡地可能选择东西向(东亩)以适应地势。
- 军事意义:春秋时期,诸侯国常通过改变田垄方向限制他国行军,属于“以农制战”的策略。
4.对比“南亩”
- 《诗经·周颂·良耜》提到“南亩”为南北向耕地,是更常见的农田布局,可能与采光、风向等农耕需求相关。两者方向选择反映了古代因地制宜的农业智慧。
“东亩”不仅是农耕技术的体现,还承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博弈的历史印记。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如《左传》《诗经》),可参考标注的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标题一:《东亩》的意思
《东亩》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人们通过努力工作、种植等方式在东方田地中谋生。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以及它的来源、繁体形式、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以及一些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现在让我们一一来看:
标题二:拆分部首和笔画
《东亩》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田”,部首“木”代表了与植物有关的意义,“田”则代表了与农田、土地有关的意义。它总共由8个笔画组成。
标题三:来源和繁体形式
《东亩》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社会,它描述了人们在东方田地中辛勤劳作,种植庄稼来谋生的情景。根据繁体字的版本,它的写法是「東墾」。
标题四: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过了一些变化。对于《东亩》这个词,古代的写法为「東墳」,而现代汉字的写法则是经过了简化和规范化的。
标题五:例句
以下是一些关于《东亩》的例句:
- 他们一家人辛勤地耕种东亩,生活过得很稳定。
- 农民们积极参与东亩的耕作,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东亩来到城市谋生。
标题六: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东亩》这个词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例如:东方、东部、田园、麦田等。与《东亩》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农耕、务农、耕种等。与《东亩》意思相反的词语有:城市、工业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