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东亩的意思、东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东亩的解释

谓使田垄东西向。《左传·成公二年》:“ 宾媚人 致赂。 晋 人不可,曰:‘必以 萧同叔子 为质,而使 齐 之封内尽东其亩。’” 杨伯峻 注:“ 晋 在 齐 之西,若 齐 之垄亩多为南北向,则沟渠与道路亦多南北向,於 晋 之往东向 齐 进军,地形与道路有所不利,故 晋 以‘尽东其亩’为媾和条件之一。” 郑泽 《夏日感兴次钝根韵即以奉寄》:“ 齐 封惧东亩,亦可惩骄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东亩(dōng mǔ)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农田垄沟特定排列方向的地理术语。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东亩”指代田垄东西向延伸的耕作方式,其命名与古代农田规划制度及地理方位相关。《周礼·地官》记载,农田布局需“辨其陇亩之宜”,而“东亩”即顺应地势将垄沟设计为东西走向,以利灌溉与排水。

该词最早见于《左传·成公二年》:“使齐之封内尽东其亩”,指齐国为便于晋国战车通行,统一将田垄改为东西向。这一记载印证了“东亩”不仅是农业术语,更与古代军事、交通需求密切相关(《十三经注疏》)。

从文字学角度分析,“亩”的甲骨文字形象田间阡陌纵横之态,而“东”作为方位词限定走向,二者组合后形成具有制度性含义的专有名词。在历代农书如《齐民要术》中,“东亩”常与“南亩”对举,反映不同地域的耕作习惯差异。

现代汉语中,“东亩”作为历史词汇,主要出现于古籍研究及农史文献中,其实际应用已随传统耕作制度变迁而消失,但在研究古代土地制度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东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农田的垄亩方向。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背景:

1.基本含义

2.历史典故

3.实际应用

4.对比“南亩”

“东亩”不仅是农耕技术的体现,还承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博弈的历史印记。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文献(如《左传》《诗经》),可参考标注的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急鳖饮鼻嘎儿逋逃之臣才决颤恐趁班迟笨刀铭方尺風流人物丰芑丰佚覆检狗骨官卷归志禾叉河湟胡荽讲复戢军句己铐子枯笑朗节劳动纪律林阿留园隆重开幕囊括四海盘飡爬疏配映破家五鬼奇民清谅起升曲径通幽让座软瘫架三祖桬棠试闱霜丝秫稭棠梨傥然谈判讨雠桃园腾达特迁投词万家春无名印乌柹相求綫绨喜见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