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鹞的意思、白鹞的詳細解釋
白鹞的解釋
(1).見“ 白鷂子 ”。
(2).亦稱“ 白鷂子 ”。鳥名。似雀鷹而大。因尾上有一點白,故稱。也叫印尾鷹、風鹞子。《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其時四方貢獻不絶: 西夏國 進月樣琵琶, 南越國 進玉笛, 西涼州 進葡萄酒, 新羅國 進白鷂子…… 新羅 白鷂 賜與 崔丞相 。”參見“ 白鷢 ”。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鹞的解釋 鹞 (鷂) à 一種兇猛的鳥,樣子像鷹,比鷹小,捕食小鳥,通常稱“鹞鷹”、“鹞子”。有時亦把類似鹞的鸢稱做鹞鷹:鹞子翻身。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白鹞”是一個漢語詞語,其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基本釋義
“白鹞”有兩種含義:
- 同“白鹞子”:指古代一種戰船名稱。
- 鳥類名稱:指一種形似雀鷹但體型更大的猛禽,因尾部有一點白色羽毛而得名,别名“白鹞子”“印尾鷹”或“風鹞子”。
2.形态特征與分類
- 外形:類似雀鷹(小型猛禽),但體型較大,背部灰褐色,腹部白色帶赤,尾部有明顯白斑。
- 分類:屬于鷹科,與白尾鹞、鵲鹞等同屬猛禽,善捕小型鳥類。
3.文學與文化引用
“白鹞”在古籍和文學作品中多次出現:
- 《警世通言》:提到新羅國進貢白鹞子,作為珍禽獻給唐朝崔丞相。
- 古代詩詞:如明代徐祯卿《鹞雀行》中“白鹞捉黃雀,斜盤下九天”,描述其捕獵習性。
4.别稱與擴展
“白鹞”在不同地區或文獻中被稱為“白鹞子”“印尾鷹”等。其名稱中的“鹞”字本身也泛指鷹科中的中小型猛禽。
“白鹞”既可指古代戰船,更常見的是指尾部有白斑的猛禽,具有捕獵習性,常見于文學和貢品記載。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警世通言》或鳥類學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鹞(bái yào)一詞的意思是指一種白色的鷹鳥。它的拆分部首是 "白" 和 "鹞",其中 "白" 是指顔色 "白色",而 "鹞" 則是指 "鷹鳥"。根據字的筆畫來分析,"白" 這個字有五畫,"鹞" 這個字有十四畫。
關于這個詞的來源,"白鹞" 這個詞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的。它使用簡化字寫法,繁體字則為 "白鷂"。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寫法。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我沒有找到相關的信息。
以下是一個關于 "白鹞" 的例句:
- 我今天在樹上看到了一隻白鹞在翺翔。
與 "白鹞" 相關的組詞有:
- 鹞子(yào zǐ):指小鷹。
- 蒼鹞(cāng yào):指滿身羽毛呈灰藍色的鹞子。
至于近義詞和反義詞,我在這個問題中找不到與 "白鹞" 相關的确切詞彙。希望這些信息能夠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