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族的意思、賜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族的解釋

猶賜氏。《春秋·隱公八年》“冬十有二月, 無駭 卒” 晉 杜預 注:“公不與小斂,故不書日。卒而後賜族,故不書氏。”《左傳·隱公八年》“ 無駭 卒” 楊伯峻 注:“族與姓氏之氏同義。 毛奇齡 《經問》雲:‘氏與族原無分别, 襄仲 以“仲”為氏,以“東門”為族,而《春秋》呼 襄仲 之子為 東門氏 ,則族亦稱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賜族”是中國古代宗法制度中的一種特殊稱謂,其含義與“賜氏”相通,指君主或諸侯賜予家族特定稱號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該詞指代君主對臣子家族的封號賞賜,用以區分血緣分支或表彰功績。如《春秋·隱公八年》記載的“無駭卒”事件中,晉代杜預注解說“卒而後賜族”,即死後追賜家族稱號。

  2. 姓氏制度背景
    先秦時期“氏”與“族”常互通,如毛奇齡在《經問》中指出:襄仲以“仲”為氏,以“東門”為族,但《春秋》仍稱其後代為“東門氏”,說明二者在功能上無本質區别。

  3. 曆史文獻依據

    • 《左傳·隱公八年》楊伯峻注強調“族與姓氏之氏同義”
    • 杜預注解《春秋》時,通過“賜族”現象解釋史書未記載無駭氏族的原因。
  4. 社會功能
    這一制度既體現宗法等級,也承擔記錄家族功勳的作用。被賜族者需通過特定儀式(如小斂)獲得君主認可,否則史書可能略去氏族記載。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春秋》《左傳》注疏及清代學者考據,主要參考漢典等古籍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族(cì zú)這個詞是指皇帝封賜的貴族身份或血統。它的拆分部首是貝和族,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封建社會,當時皇帝會将特定的人封為貴族以示榮寵。在繁體字中,賜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賜族這個詞的寫法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以下是賜族這個詞的例句: 1. 他成為皇帝賜族的貴族後,享受了許多特權和榮耀。 2. 這個家族憑借先祖被賜予的貴族身份,一直以來都受到社會的尊重和崇敬。 以下是與賜族相關的組詞: 1. 賜予(cì yǔ):賜予是指給予、授予某人某物或某種權力。 2. 賜名(cì míng):賜名是指由上級給予某人名號或稱號。 3. 新賜(xīn cì):新賜指得到的新的封賜或榮譽。 以下是與賜族近義詞: 1. 封爵(fēng jué):指授予貴族爵位。 2. 封賞(fēng shǎng):指授予榮譽或獎勵。 由于賜族的特定含義,暫時無法給出反義詞。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