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蜷伏畏縮。 唐 陸贽 《論替換李楚琳狀》:“頗同狐鼠,乘夜睢盱,晨光既升,勢自跧縮。”
“跧縮”一詞在古漢語中較為罕見,可能與“跼縮”存在字形混淆或通假關系。結合搜索結果及相關文獻,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蜷縮、畏縮的體态
該詞核心含義指身體蜷曲、畏縮不展的狀态,常用于形容因寒冷、恐懼或拘謹而收縮身體的動作。例如白居易詩中“宦序仍跼縮”即用此意,暗喻官場壓抑下的拘謹姿态。
引申的心理狀态
由身體動作引申為心理層面的退縮不安,如《李封君七十壽序》中“跼縮求去”描述因敬畏産生的退避心理,與“縮手縮腳”的現代用法相通,均體現因顧慮而不敢行動的心态。
字形辨析
需注意“跧”與“跼”的差異:“跧”本義為蜷伏(如“跧伏”),而“跼”通“局”,側重空間或心理的局促。二者組合成詞時,可能因古籍傳抄産生混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若為學術引用,建議核查原文獻字形;日常使用中,“蜷縮”“畏縮”等現代詞彙更易理解。
《跧縮》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物體或事物具有壓縮、緊縮的形态、狀态。
《跧縮》這個詞的部首是“足”字旁,共有11個筆畫。
《跧縮》是一個白話詞語,源于古漢語中的“撚(niǎn)縮”,用以描述物體受到力的作用而變小或收縮的情況。在繁體字中,它寫作“顫縮”。
在古時候,漢字《跧縮》的寫法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在《康熙字典》中,這個字使用的是“足”字旁加上“穴”字旁,表示物體受到擠壓後收縮的意思。
1. 棉被被跧縮了,現在變得又小又薄了。
2. 這顆氣球被頂破了,立刻跧縮成了一片碎片。
1. 跧縮不堪:形容壓力過大或遭受摧殘而難以恢複原狀。
2. 跧縮不前:形容在困境或逆境中停滞不前,遲遲未能有所突破。
1. 縮小:收縮、減小的意思。
2. 壓縮:壓榨、壓縮的意思。
1. 膨脹:物體膨脹或膨大的狀态。
2. 擴展:物體迅速增大或增加範圍或規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