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孝友的意思、孝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孝友的解釋

(1).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詩·小雅·六月》:“侯誰在矣, 張仲 孝友。” 毛 傳:“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後漢書·韓棱傳》:“ 棱 四歲而孤,養母弟以孝友稱。及壯,推先父餘財數百萬與從昆弟,鄉裡益高之。” 唐 韓愈 《楚國夫人墓志銘》:“夫人在家,以聰明孝友為父母所偏愛。” 宋 王安石 《送郊社朱兄除郎東歸》詩:“宦遊雖晚何妨久,餓顯從來不必高,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遺兒曹。”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李生孝友》:“餘因歎其處人倫之變,而孝友不失其常,可謂賢矣。”

(2).指對兄弟友愛。《書·君陳》:“惟孝友於兄弟,克施有政。”《國語·晉語四》:“ 文王 在母不憂,在傅弗勤,處師弗煩,事王不怒,孝友二 虢 ,而惠慈二 蔡 ,刑于 大姒 ,比於諸弟。” 韋昭 注:“善兄弟為友。二 虢 , 文王 弟 虢仲 、 虢叔 。” 唐 韓愈 《順宗實錄四》:“ 城 孝友,不忍與其弟異處,皆不娶,給侍終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議論》:“昔 王祥 、 王覽 當 東漢 之末,兄弟隱居者三十餘年,以孝友著名于世。” 清 劉大櫆 《張豹林墓志銘》:“先君性孝友,以授徒為生,而所得館俸,輒分以與諸兄弟無難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孝友是漢語中一個承載傳統倫理價值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對父母盡孝與對兄弟(或同輩)友愛兩重維度,體現了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家庭倫理規範。以下從權威詞典及經典文獻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基本釋義

二、經典文獻中的诠釋與例證

  1. 《詩經》:作為最早記載之一,《小雅·六月》有“侯誰在矣?張仲孝友”之句,贊揚張仲兼具孝親與友悌的美德(引自《毛詩正義》,中華書局版)。
  2. 《論語》:孔子雖未直接使用“孝友”一詞,但其思想深刻影響了該概念。如“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學而》)即涵蓋了孝友的核心精神,強調在家孝父母、敬兄長(引自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版)。
  3. 《新唐書》:史書常以“孝友”作為品評人物的重要标準,如《孝友傳》記載德行卓著者,體現其在社會評價體系中的地位(引自中華書局點校本《新唐書》)。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文化内涵與社會價值

“孝友”被視為個人修身齊家的基礎,是維系家族和睦與社會穩定的重要倫理基石。在傳統宗法社會,具備孝友品德者常受推崇,如被舉薦為官(“舉孝廉”)或載入史冊。其精神内核至今仍被視作中華優秀家庭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孝友”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孝友”由“孝”與“友”組合而成:


二、經典出處

  1. 《詩經·小雅》:“侯誰在矣,張仲孝友”,以周代賢臣張仲為例,強調孝友品德的典範性。
  2. 《尚書·君陳》:“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說明孝友不僅是家庭美德,亦可延伸至治國理政。
  3. 《後漢書·韓棱傳》記載韓棱“養母弟以孝友稱”,體現孝友在漢代社會中的實踐。

三、文化意義

  1. 儒家倫理核心:孝友被視為“衆之本教”(《禮記·祭義》),是修身齊家的基礎。
  2. 教育理念:如曾國藩将“孝友”納入家族訓導,強調其與“仁”“敬”等品德的關聯。
  3. 命名寓意:現代取名中,“孝友”寄托了對孝順友愛、德才兼備的期許。

四、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下,“孝友”仍用于強調傳統家庭倫理,尤其在家庭教育、文化讨論中常被引用。例如,部分學校或機構以“孝友”命名,弘揚傳統美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案例或曆史人物故事,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抱腳,抱腳兒襃增北大荒陂田标質秉心慚讷嘗寇長錢打狠兒費米更新換代公仆溝道含生河套鴻裁洪支寰域昏惘激勉禁忌進奬幾腔巨觀撩風燎烘零利六職祿養履霜知冰闾右每牛倪露排铳炮鳳烹龍配舂皮婚屏着輕憐疼惜青木香青枝綠葉球仗泉戶入夢深薄十教受阻疏散太阿倒持棠木舫填實挑唆擿埴索塗偷聲偉議跣脫小旆襲奪噏化